供给侧改革新探索
——特色小镇发展综述之二
本报记者 李倩
本报记者 李倩
短短几个月里,郭台铭已经第6次来云栖小镇了。这位行程安排向来精准到分的富士康集团当家人,一次都未曾踏入近在十几公里之外的富士康下沙工厂,却偏偏对仍在建设中的云栖小镇“情有独钟”。高水准的云计算、大数据,先进的智能硬件产业雏形和高素质的创业创新人才都让他格外兴奋,“我在这里嗅到了硅谷的味道”。
这个被郭台铭赞誉为“硅谷”的云栖小镇,汇集了全世界云计算产业中最高端的要素资源,从而声名鹊起。
像云栖小镇一样,浙江1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风生水起的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新探索。一个个小镇,就像一个个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是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既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又能让这些要素充分协调,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释放出创新动能。
破解三大难题
从时间轴观察云栖小镇,会发现它正处于一个历史意义的坐标节点。
往前看,它正处于传统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经济的尾声,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冲破传统体制和发展方式的禁锢,用倒逼机制进行机遇再造、优势再创;
往后看,它来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站在信息经济的风口,龙头引领、平台整合、创新驱动形成了新常态下新发展阶段的经济活力。
云栖不是一个特例,它是浙江在经济换挡和转型升级期的一个缩影。
进入“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三期叠加”的压力,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浙江经济在全国较早出现速度换挡回调,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等问题更加凸显,成为浙江的“阿喀琉斯之踵”。
特色小镇建设,正是浙江瞄准供给侧结构失衡主动下的先手棋。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到工业区、开发区、高新区,再到集聚区、科技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浙江人都在不懈地探索如何利用最少的空间资源达到生产力的最优化布局。
时代给了浙江机遇,也让浙江站在供给侧的大格局中去考虑如何破解空间资源瓶颈、有效供给不足、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这三大难题。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蓄势待发,孕育催生着新理念、新业态,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需求。浙江敏锐地抓住历史机遇,紧盯新趋势,站上了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风口。
破除供给约束、优化供给结构,提供生产要素的供给水平和效率,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特色小镇是浙江特色产业、新型城市化与‘两美浙江’建设碰撞在一起的产物,既非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既非行政概念,也非工业园区概念。”省长李强撰文指出,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打破供给约束
“和传统小镇有着很大的区别,特色小镇对产业集聚有着更大的作用。”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秦诗立研究员认为。
聚焦于支撑浙江长远发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7大万亿元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不求大而全,而是要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浙江制造供给能力的提升,通过发展载体的升级推动历史经典产业焕发青春。”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说。
小镇的良好生态不仅使内在的发展动力得以充分释放,对外在的高端要素资源也形成强大的吸附力,供给要素水平和有效利用率大幅提升。杭州玉皇山南,青山绿水已经与全球资本市场紧密连结。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分析师们关心的不是窗外如画的风景,而是屏幕上滚动的全球资本市场信息。在同一幢办公楼里,一批私募股权公司、对冲基金公司,同样在全球资本市场鏖战。在丽水,“小镇味道”独特的龙泉青瓷小镇已经引来4位重量级工艺大师,设立了46个创作工作室。
这背后,是看不见的供给约束在进一步消融。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在山南基金小镇,国际医保服务与全球接轨,普通小学被改造提升为双语小学,“零距离”、“零时差”为小镇企业服务,大批顶级私募机构以及包括莫言在内的一批知名文化人士闻“风”而来。在义乌,从市场主体登记到项目验收的“一条龙”审批流程,让审批时限从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减到4个工作日,对入驻省级特色小镇的企业申请冠省名的,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降低至500万元。
截至2015年11月,首批37个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新集聚了3300多家企业,引进了1.3万多人才包括大批青年人才,带来了含金量较高的新增投资、新建项目和新增税收。
培育未来动能
供给侧的变化,让特色小镇开始真正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和供给能力。微观经济体在小镇不大的地理空间里,享受着更多的空间和更加肥沃的创业土壤。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创业创新生态成为小镇发展的新动能。
古镇仓前,空气中仿佛都能嗅到梦想花开的气息。一个承载梦想、孕育创业“种子”的梦想小镇出现在人们视野。 “80后”创客虞洋拿到梦想小镇第一届创业先锋营选拔赛的金钥匙,“拎包入住”仅半年,他的3D打印公司在创业圈里就已经小有名气。虽然公司目前只有几十个“小伙伴”,但他们的梦想却不止于眼前——降低制造业产品模具生产成本,改变中国制造业集约化生产、议价能力低的现状。“原本我们是‘四无’小卒,但在这里我们变成了有梦想、有经验、有资金、有场地的‘四有’创客。”虞洋说。
如今,梦想小镇已吸引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
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让浙江读到了重要信息。一个仅仅6万余人的小镇,2011年GDP就超过了诸如智利、马来西亚等国家一年的GDP。利用纽约附近的区位优势,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注重城镇建设和宜居环境的打造,成为吸引高端人群在此落户并源源不断创造财富的动因。
通过“创建制”“期权激励制”以及“追惩制”打造政务生态,强化社区功能打造社会生态,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一系列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合拳,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耦合,为特色小镇注入无穷生机。
硅谷之所以源源不断诞生诸如苹果、谷歌、甲骨文这样的世界级企业,秘诀在于富有吸引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和不断涌现的各类人才。特色小镇里的实践也已经开启。2015年6月25日,杭州市政府已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西湖区“云栖小镇”,筹建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培育高端创新人才。
首先启动的是浙江高等研究院,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或其他顶尖人才领衔。研究院将作为大学前身,率先招收博士生。“可以说,我们现在做的所有事情、构建的所有特色产业生态圈,都在紧紧围绕着示范区的发展建设这项工作。”云栖小镇负责人透露,西湖大学筹建已进入实质性准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