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谈司法公信力——
让更多百姓
信法不信访
本报记者 董碧辉
本报记者 董碧辉
如何让司法工作更公正透明、如何让群众进一步参与监督……27日,丽水代表团审议会场上,阳光司法、公正司法、让司法工作进一步得到群众信任成了焦点话题。
有代表提到省法院工作报告中“一线办案法官年人均结案218件,是全国平均数的2.2倍,居全国第一”,马上就有人发表不同意见。
“一线法官人均结案218件,我觉得这不一定是好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年要结这么多案子,就不可能深入审查每一个案子,就有可能出现冤假错案,伤害到司法的公信力。”省人大代表马国华严肃地表示,“对于‘两院’来说,新的一年应该在提高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看到公平正义上下功夫。”
马国华代表说,现在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认同度在提高。行政部门的一些事情,来打招呼的很少,但是在一些司法案件办理过程中,百姓找上门来是最多的,说明百姓对公正司法还是有顾虑,不是特别信任,有的人甚至说“我们只要公正判决就行了”。正是出于对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担忧,一些矛盾纠纷不是通过司法渠道去解决,很多民众选择上访。
对此,马国华建议,应该采取措施让民众了解办案的过程,让阳光司法、公正司法得到他们的认同。比如公安部门搞的公安开放日活动就值得借鉴,把民众请进来,给他们看审讯室是什么样子的,审讯程序是怎么样的,消解了神秘感,也获得了百姓的信任与认同。
“司法公信力”这个词也让省人大代表徐林深为认同。
“以前民告官很难,现在行政诉讼立案由审查制改成了登记制,我看到省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新收一审行政案件1.2万件,同比上升了142%,大大增加。行政机关的败诉率是32.5%,民告官也能赢——这样的认知对塑造司法公信力是有利的。”
对于行政机关败诉率,徐林显然还有话要说:“败诉率达到近三分之一,而且据我了解有些案件是法院调解处理的,否则这个比例会更高,这说明依法行政的水平还要提高。我们的政府部门既要依法履职,也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行政作为不能光有合理性,而忽略了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