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徐波——
垃圾分类须立法
本报记者 马悦
本报记者 马悦
【代表名片】徐波 省人大代表、浙江海洋学院教授
走过一个垃圾桶,看看里面垃圾分类的情况,再用手机拍张照,作为记录……这是省人大代表徐波这一年来常做的事。
记者刚见到徐波,她就翻开手机相册,给记者看这几天的记录情况。“你看,这是在萧山机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里,都有纸杯、塑料瓶等丢弃物,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她的家乡舟山。徐波说,她所在的小区楼下,放置了两种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筒,但很少有居民按规定分类投放,“小区只给居民发了一本生活垃圾分类的小册子,并没有更多宣传教育和指导。”
垃圾需要分类,这是老生常谈,但各地的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怎样才能踢好这临门一脚?徐波一直在思考。
打开电脑,徐波给记者看了她这一年思考的结果——《关于制定〈浙江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利用实施办法〉的议案》。这也是本次两会她提出的议案。
“以前,对于不进行垃圾分类的群众,我们既难以说服,又无处罚依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我们只有加快立法,方能解决这个问题。”徐波说,单纯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并不是垃圾分类处理的目的,减量后再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才是最终目的。
过去这一年,徐波的足迹遍布全省各地。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每到一地,她都把目光聚焦在环境问题上。“如今,‘五水共治’初显成效,但我们也看到了问题,由于违法成本过低,不少企业和个人有恃无恐。”徐波说,让人心寒的是,有的人甚至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在破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