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专题审查部门预算草案
钱袋子,要管好更要用好
记者 方力 廖小清
本报杭州1月25日讯 (记者 方力 廖小清) “要压缩不必要的预算安排,将资金更多运用到民生上”“要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一条条意见切中问题,一个个建议言辞恳切。
在1月25日下午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预算专题审查会上,来自全省12个代表团的24位省人大代表,围绕“政府账本”,畅所欲言。
给政府部门“算账”,已经成为省人大代表每年在省人代会上的必修课。今年参加预算审查的24位代表,有财经领域的行家里手,有来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有律师、企业家等专业人士,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多角度审查“政府账本”。
14时召开的会议,不到13时30分,会场里就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许多代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早早来到会场,大家对“钱袋子”都格外关心。记者了解到,与去年96个部门相比,今年所有不涉密的101个部门预算全部提交人代会接受代表们的审查,代表们可以通过“代表履职平台”查阅。今年在会上接受代表们重点审查的是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两个部门预算。
每位代表的面前都摆放着两本厚厚的部门预算草案。记者看到,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2016年部门预算安排,2016年项目支出预算安排,2016年省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预算安排,2016年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资金情况……一个个数据,一张张图表,将这些部门预算内容清晰列出。从纸张等日常公用支出,到大额度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一目了然。
民生支出不能少、不能等、不能慢。用于老百姓的钱怎么花,是代表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民生政策老百姓最关心。多年来我省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但是各地现在出台的民生政策五花八门,每个地方出台政策的重点、数量、标准也不一样,政策出台是刚性要求,必须注重公平、均衡、可持续。”第一个发言的金翔代表直言不讳地讲出了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他建议省级层面在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民生政策的顶层设计,全省统一政策,避免各地互相攀比而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省环保厅的预算编制说明里提到,要力求各项收支数据真实准确,既考虑实际需要,又考虑财力可能,量入为出,适当安排。”接过话筒,刘健代表说,要压缩不必要的预算安排,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如果连续两年没有用完,多出来的结转资金可以用于民生。
“好的我就不讲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我提些建议”“我有一些疑问,希望有关负责人能帮我解答一下”……记者发现,代表们都有充足准备,在审查省级预算和两个部门预算时,都非常细致,不说空话套话,更多地点问题、说意见。
来自高校的杨丽华代表在审查时,细致精确到了一条条项目。“在省环保厅的预算草案中,2016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预算230.12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16.8%。而省住建厅2016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预算58.05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53.5%。”杨丽华代表提出,由于两个部门放在一起审查,她就作了比较,发现两个部门在这个项目上有些差距,“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我在预算草案里看到省环保厅2015年部门总收入是6.12多亿元,其中3.05余亿元是上一年的结转资金。省住建厅2015年部门收入近5.7亿元,其中1.57余亿元是上一年结转资金。”律师出身的李旺荣代表向与会人员介绍,新预算法规定,上一年结转资金原则上不可以永久结转,这是明确的法律规定,各个部门要严格予以执行。
专业性太强、不太看得懂,是每年预算审查中不少代表提出的问题。
已经第3次参加预算专题审查会的章树根代表深有感触,“预算方案虽然一年比一年完整详细,但上次省两会结束后我走访了一些部门,发现有些代表对预算审查积极性依然不是很高,原因就是感觉还是不太看得懂,问题分析不出来。”章树根代表建议有关部门再下点功夫,对审查报告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普及。“可以将老百姓关心的‘三公’经费怎么用、专项资金怎么用等专门列出来,让预算更公开、透明、细化。”
在审查会上,各部门负责人认真聆听,仔细记录,不时翻阅部门预算草案进行比对。省财政厅和接受重点审查的两个部门负责人也对代表们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他们表示,将根据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梳理和研究,做好相关预算草案的修改完善,向老百姓交出一本满意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