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新生儿,谁来看护
——透析“二孩时代”背后的医疗“短板”
本报记者 丁谨之 李文芳
本报记者 丁谨之 李文芳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据估算我省将在‘十三五’期间,新增60万出生人口。但我们的医生够吗?”在宁波代表团小组审议中,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以发问开场。
这一问,仅仅是个开始。
“我们的产科床位数够吗?”“儿科医生的缺口有多大?”“为什么医学毕业生不愿成为儿科医生?”……
面对太多疑问,政府、医院还没来得及思量,就被新生儿的阵阵啼哭,倒逼着尽快作答。“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仿佛一夜间“晒出”妇幼保健服务背后的医疗“短板”,令人措手不及。
医疗资源告急
每当老朋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杜立中来电,他想“吐槽”的内容,罗建红大约能猜到八九分。杜立中也为招不到优秀医科毕业生而烦恼。
2015年12月,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多家医院相继暂停儿科门急诊,南京一家三甲医院更因唯一的儿科医生生病,直接关闭儿科。
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计生统计年鉴》,2014年底,我国儿科医生的总数从2010年的10.5万下降到10万。在我省,近3年中,50.60%承担儿科工作的医院出现儿内科医生流失,15.93%承担儿童保健工作的医院出现儿童保健医生流失,省儿童医院每周都有医务人员离职。
可见,儿科医生不足的问题,早已存在。只不过“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因其较高的公众关注度,将这一原本局限于业内的焦虑,发酵成社会热点。
日前,杭州市儿童医院发布紧急招聘,一次性招39名儿科医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2016年招聘计划中,需医生122人、护士770人。
同样“告急”的还有产科。据预测,未来5年,我省尚缺近1万张产科床位、4000多名产科护理人员、3.4万余名执业(助理)医生和3.6万余名注册护士。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据省卫计委和浙江大学联合课题组调查统计,“十三五”期间,仅我省常住人口将年均增加生育12万人。为此,“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的内容,被列入我省2016年主要工作。
反复翻阅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的相关论述,令罗建红多了几分信心。他希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些问题能尽快得到缓解。但他也明白,要彻底消除这个烦恼,也与行医看病一样,需对症下药。
面临巨大压力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来临,妇产科、儿科面临严峻压力。
1月25日早上8时,德清县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潘根丽准时来到诊室。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30分,她共接诊130人,这意味着平均每3分钟必须看完一位病人。期间,她没有上过厕所,也几乎没喝过一口水。短短1小时30分钟的午休时间,她还多次参加急诊病人的会诊。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我省各级医院上演。“活多、钱少、压力大”,正是业界对一线儿科医生现状的共识。
“规模相当的儿科专科医院与综合性医院,前者的效益仅能达到后者的60%至80%。”省人大代表、宁波市李惠利医院院长周建庆坦言。
25日下午,记者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大厅里,正在挂号的“准妈妈”们排成了长队。在产科病房,主治医生蔡淑萍已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刚坐下来不久,一名孕妇因胎心监护异常需紧急处理,她又小跑去了病房。像蔡淑萍这样的工作节奏,在该院妇产科医生里已成为常态。
许多人不禁要问,该如何补足妇幼就医资源紧缺的短板,让每一名孕妇顺利生产,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和委员同样关注了二孩政策放开后,妇幼保健体系该如何提升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杨波带来的提案,就是与“生孩子”有关的,她认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可考虑增加我省妇产科床位配置,增加财政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扶植力度,为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杨波调研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产科床位10068张,按照2016年总分娩总数73万人估算, 1张床位需要接生73名新生儿,而国家的标准是每年每张床位可接生56名新生儿,产科床位、产科医护人员面临巨大缺口。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主任贺晶近日又增添了新的担忧:高龄产妇的比例相对提升。一般来说,年龄高于35岁的高龄孕产妇本身就属于高危孕产妇,而这部分人中有一半是第一胎剖腹产的,这就大大增加了高龄孕产妇难产的概率。杨波认为,这一现象对我省妇幼医院的医疗水平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建设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刻不容缓,所以她在提案中提出加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钱江院区的建设,以高水准的医疗平台,缓解产科病床短缺和医疗水平危机。
叩问破题之法
针对儿科、产科资源集中于专科医院的现状,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建议,可鼓励综合类医院开设儿科、产科,以分流妇幼就医人员;同时,可探索三级甲等医院与基层医院、社区医院长期合作,实现产妇和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对全科医生培养中也要加强儿科、产科的培养,让更多儿童、产妇常见病在社区解决。
“我们已经尝试营造有利于培养儿科医生的‘小环境’。”代表团分组审议时,罗建红代表透露,浙大医学院已设立了一个30人的小班,名为“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并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合作,通过早期接触儿科临床实践、提供海外交流等激励学生的儿科专业志向。“除此,我们还将通过增加推免研究生名额等方式,鼓励医学生选择儿科。”
“小环境”的营造,正是一种对规培名额配置的有益补偿。但浙大能做的很有限,罗建红代表希望,政府能出台针对性的支持性政策,有效增加儿科规培名额。“这样,3年的规培周期以后,就能培育出一批年轻的儿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