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省两会特别报道·新篇章

绿水青山,成就发展底色

——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综述之六

  本报记者 裘一佼

  去年,有两件事,足以构建未来。

  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发展”提到“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放眼全球,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

  2015年12月12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落下帷幕。历经艰苦谈判,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终于诞生。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中国声音,为协议达成注入了中国动力:“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去年,有两件事,足以让每个浙江人铭记。

  2015年8月15日,是习近平同志提出“两山”重要思想10周年。10年前的8月15日,在安吉余村老村委会二楼的会议室,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2015年12月21日,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在全省八大水系中第一个全面消除劣五类和五类水。这条流域面积及流域覆盖人口、GDP均占全省三分之一的大河,焕发出10多年来最美的风采。

  四件事,连接着浙江、中国和世界;四件事,交织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它们回答的,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代化的征途,将把人类带到何方?它们指向的是同一个路径——“绿色发展”。

  “绿色”,这个代表勃勃生机、令人向往的美好词语,也是浙江近年来最耀眼的色彩。绿色浙江、生态省建设、美丽浙江、“两美”浙江,在一个个披荆斩棘的日日夜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已深植人心,有了一个个精致的样本;绿色发展的理念也正在之江大地上实践,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引领浙江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天人合一,

  更高的生态境界

  打开浙江地图,苕溪、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从北到南的八大水系在10万平方公里的浙江版图上蜿蜒曲折,如同血脉连起丘陵、平原和盆地。

  在一颗颗水珠、一脉脉清流中,曹娥江谱写了灿烂的唐诗之路,楠溪江孕育出中国最早的山水诗,钱塘江上游富春江描绘着《富春山居图》……浙江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就在这数不清的水色晶莹、绿意摇荡中喷薄而出。

  人与自然共同演绎的文明,有了精致灵动的浙江,浙江又该如何把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保护好、利用好,不愧我们脚下这片流淌着诗意的大地?

  早在2005年,习近平曾对关停矿山发展生态旅游的安吉余村村民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年后,他谆谆告诫丽水当地干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同年在湖州,他要求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把南太湖开发治理好。

  一步一履中,牵动的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200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习近平将他在浙江的经验进行了集中阐述: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绿水青山,穿越千年,在崭新的生态理念指引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眼下的余村,旅游业年产值超千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丽水人均GDP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2/3,现在不仅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南太湖边,已形成一条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的沿湖产业带,仅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人次平均每年就有400多万……

  在余村村口、在南太湖边,人们竖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不仅一直被5500万浙江干部群众铭记于心、躬践于行,更坚定并激励着人们照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浙江把一幢外形为一片翠竹包围的竹屋搬入场馆,并为它取名“竹立方”。竹屋能在短短10秒内演绎出65536种颜色,这是浙江对未来的想象——生态为源,方有千变万化。这个崭新的概念让“竹立方”成了当年的“汉语新词语”。

  5年后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浙江在开幕式上首先呈现给世界的,不是互联网的蓬勃,也不是经济发展的成就,而是“七山二水一分田”中的秀美山水、美丽乡村,这部《中国名片·浙江》的纪录片,道出浙江对未来的见解——绿色发展,才有广阔天地。

  两个场景,不变初心。天人合一,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已经是浙江人的共识。

  知行合一,

  更美的绿水青山

  每次去国外演讲时,建筑师王澍的开场第一句就是:“我是王澍,这是杭州,我生活的地方。”他的身后,投影着一幅西湖山水。

  一个月前,作家麦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长文《最美是杭州》,字里行间,无不透着他对杭州深深的情意:“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当今,杭州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和在……山连着山,山连着水,水盛着水,纵横交错,高低错落。”

  文人眼中的生态浙江,有着诗意和浪漫,在浙江,他们找到了美的存在,充盈着他们对美的理解。对于浙江人来说,生态早已不是一个局限的概念。去年,浙江把“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整为“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个人都是美丽浙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时光回溯,2002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浙江”,在2003年7月的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式提出;2012年12月,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走生态立省之路,深化生态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浙江;2014年5月,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指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是建设美丽中国在浙江的具体实践,也是对历届省委提出的建设绿色浙江、生态省、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战略目标的继承和提升。

  绿色浙江、美丽浙江,这一条贯穿浙江十多年的发展路径,如今已是知行合一、硕果累累。面对新常态,浙江清醒地认识到,对未来竞争力的谋划,正在孕育着更高标准的绿水青山。

  “更高标准”,意味着对绿水青山的呵护决不能有丝毫松懈,更意味着要站在人类生态文明的高度,对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行根本变革,将山河重新铺排——

  2013年初,我省部署开展“三改一拆”三年行动,多年岿然不动的违法建筑轰然倒下,破旧凋敝的老厂房转型为新兴产业园区,脏乱差的村庄蝶变为美丽乡村;

  2013年6月,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浦阳江畔打响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第一枪,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场综合解决水环境、水资源问题的行动。

  “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这是浙江人为“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立下的目标。全面治水拆违,已经作为一条标准、一把标尺、一道门槛,打响了重整山河的大战役,打出了转型升级的“倒逼拳”,浙江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情境合一,

  更富的金山银山

  金山银山,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它是一种直接的收入。

  枫树岭镇下姜村,是淳安县西南部深山里偏僻、贫穷的小山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的基层联系点。靠走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的下姜村不仅环境好了,更是先后培育了草莓园、水蜜桃园、中药材园,打造了8个农业产业区块、6个经济作物种植区,修建了十几处农家乐和精品民宿,每年可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和10年前相比增长了6倍。

  下姜村的故事,折射的是更大的变迁。在遂昌,农家的有机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覆盖长三角;在桐庐荻浦,昔日的牛栏变身质朴而富有创意的“牛栏咖啡”吧,吸引着如潮的都市客;在德清,莫干山脚下的“洋家乐”已有64家,裸心谷一张床,一年产生的税收就超过10万元……有竞争力的金山银山,一定契合当下人们最热的消费点。

  它也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

  在竹乡安吉,大竹海的绿意让海内外资本格外青睐。从城东凯蒂猫乐园开始,向西横跨灵峰旅游度假区,至孝丰芽芽君澜度假村止,在东西25公里、南北约5公里长的区域内,共有10余个旅游项目呈带状分布,项目业态包括主题公园、休闲人居、特色度假酒店、休闲农业等,形成了一条高端休闲旅游项目集聚带,也叫“25公里休闲产业带”,是安吉未来的中心。

  不仅如此,2015年,浙江对26个欠发达县集体“摘帽”,正式“松绑”对这些县的GDP考核,环境质量、生态效益,成为衡量经济社会有质量发展的重要砝码。钱江源头开化提出建设全县域国家公园,走上治水、造景、富民融合发展的新路;淳安投入16亿元,大手笔打造环湖生态经济圈;青田拒绝了在瓯江江心驮滩岛上一个年产值为百亿元级别的工业项目,转而在此规划生态旅游区……有竞争力的金山银山,一定符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大趋势。

  它更是一种恒久的精神需求。

  海拔1500米高的云和县梅竹村,上海姑娘武晓芳被千亩梯田、万里云海所震撼,也找到了爱情的归宿,嫁给了土生土长的村民柳云伟。他们在梅竹打造了“云上五天”精品民宿,要把这份美妙的感觉,传递给更多心中有爱的人。

  千千万万个曾经默默无闻的乡村,正在迎来最美的转身。浦江县虞宅乡马岭脚村,170间黄泥房错落有致,曾经偏远的旧村落,正在设计师的手中成为中国民宿的未来风向标;衢州衢江区翁源村正联手中国美院,启动南部山区改造工程,打造“千年农夫小镇”……有竞争力的金山银山,一定契合着人们内心深处最本真的愿望——对生态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仅是一个个村庄,整个浙江,都在朝着“绿富美”奔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越是朴素的道理,往往越拥有指导实践和引领发展的巨大力量;绿色发展、美丽浙江,越是开创性的探索,往往越拥有提升理论和影响未来的深远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也必将坚定不移地照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浙江日报 省两会特别报道·新篇章 00008 绿水青山,成就发展底色 2016-01-25 6811650 2 2016年01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