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谋当前更需虑长远
顾周皓
顾周皓
2016年的第一场雪终于如约而至。这场被称为“世纪寒潮”的强冷空气,让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无独有偶,美国东部和南部本周末也将迎来一次“霸王级寒潮”。美国国家气象局说,这次寒潮伴随大风,甚至可能导致洪水。美国媒体将这次寒潮形容为对一些人来说“一生只能遇到一次”。同样遭到暴风雪侵袭的还有日本。连日的大雪已经造成数百人受伤一人死亡。
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也传来一个听起来不合时宜的声音:美国航天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英国气象局先后发布报告宣布,2015年是现代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打破了2014年刚刷新的最热年纪录。而且,2016年又将是格外温暖的一年,甚至可能创下又一个最热年纪录。世界部分地区的严寒只不过是个插曲。
一年比一年热。在寒潮来袭的日子里很难让人感同身受,却表明了地球气候加速升温的残酷现状。仔细看报告,2015年的热有许多不平常之处。首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比上一个最热年份2014年高出0.16摄氏度,这是迄今全球最热年份气温纪录增幅最大的一次,也是第一次一年12个月中有10个月是史上同期最热月。其次,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第一次比工业化时代前高出1摄氏度。而去年12月巴黎气候大会设定的控制目标是,全球气温相比工业化时代前升高幅度不超过2摄氏度。也就是说,对于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协议的各国来说,只剩下1摄氏度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
全球气温的急剧升高,带来的必然是更多的极端天气,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安全与发展。这次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寒潮,正是因为暖热气流将北极涡旋挤出了北极而造成的极端气候。这也说明,全球变暖过程并没有停滞,气候变化的确会给人类带来更危险的后果。
地球只有一个,无可替代。面对极端气候,我们或许应该更多考虑如何以长远手段应对挑战。巴黎气候协定表明,人类社会需要实现低碳转型,现有的能源利用结构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这才是从根本上消除极端恶劣天气的最终手段。而中国亟需建立起与之配套的行动能力。环保与减排必然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制约,但这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际,改变产业结构,推动环保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
寒潮来袭,天寒地冻。在抗击这场“世纪寒潮”之际,不要让寒冷天气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地球正在加速升温,人类家园急需呵护。而在全球即将进入低碳时代之际,让我们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节能减排这一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