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抗御强寒潮特别报道·温情

建筑工人冒雪奋战在G20工地

“大雪天,我们选择坚守”

  本报杭州1月22日讯 (记者 钱祎) 寒潮凶猛,但总有人仍在风雪中坚守。杭州石祥路提升完善工程03、04标段的建筑工人巩政就是其中一个。

  G20峰会召开在即,杭州600多个配套项目正在加紧施工,石祥路提升完善工程是个重点大项目。该工程建成后,以石祥路至北星桥为例,将从原来的路面、高架各四车道,增加为路面六车道和高架八车道,有效缓解杭州市区至三墩方向的交通拥堵状况,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22日中午12时,雪花纷飞。巩政停下了手头正忙着的活,去工具间找来一把扫帚。“风雪太大了,高架上面的氧气瓶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喃喃自语。

  近30米高的在建高架桥,靠几架临时钢梯连通上下。37岁的年纪正身强体壮,巩政没花几分钟就爬了上去。记者跟在他身后,微颤着双腿,用了几乎比他多一倍的时间才缓步挪上高架桥。等上桥一看,手套不知何时已被割破。

  室外作业时间长,可巩政嫌干活不方便,硬是不肯戴手套,一双手冻得通红,还有不少细碎的伤口。“这样反而不容易生冻疮,拿雪搓一搓就好了。”巩政嘴里说着,眼睛已经在四处瞅。

  为了完成高架钢结构电焊割接,桥上放了大量氧气瓶。听到寒潮的消息,工友们这几天已经搬走了许多建筑物资,并把留在桥上的设备整理、固定和遮盖,以防意外。高架还未通车,下雪后桥面特别湿滑,穿上鞋底、鞋头都加有钢板的“劳保鞋”,工人们还是迈不开步子,走得非常小心。碰到已经结冰的桥面,有防滑齿的鞋底也会打滑,工友们相互扶持着才能往前走。

  找到一个还没搬离的氧气瓶,巩政一把抱住就往前走,“得把它们集中起来,用吊机吊下桥。万一风雪再大再急,氧气瓶被刮到桥下,那就太危险了!”巩政的工作服里加了一件棉袄和两件毛衣,有时还是会冷得打哆嗦。雪花飘在他脸上,马上就化了,刺骨的凉意很快袭来。氧气瓶有大半个人高,很重。巩政抹了一把脸,紧了紧工作服的领口。这个皮肤黝黑的安徽汉子,一趟接一趟,一下午4个多小时,居然搬了40多个氧气瓶。搬完氧气瓶,他已经累得靠在路边直喘粗气。

  “白天继续上工,但不上高架,晚上也不开工了。”巩政说,大雪来临的前一夜,他就开始上桥整理物资。防冻、防滑、防坠物,是这场寒潮给工人们的一个考验。身在生产一线,巩政说大家责任重大,除了马不停蹄地工作,还要展现文明施工的素质,做好安全防护,“一点马虎不得”。

  从2015年10月初开工,工人们就住进了工地宿舍的五人间。近4个月下来,巩政只出过两趟门,去看望在海宁打工的妻子,而在老家的11岁孩子已有一年多时间没见面了。

  为了迎接G20峰会,他们起早摸黑,每天早上6时多起床,7时半准时上工,除去中午和傍晚共1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一直要忙到晚上9时,有时还要加班到天亮。他们大多来自外地,连春节都不能回家。

  如今,石祥路提升完善工程03标段6个路口已全部完工,04标段已完成拱康路、WS匝道两个路口。这些都离不开近1000名和巩政一样辛苦劳作的建筑工人们。

  记者和巩政告别后,又远远回望这些工人们。雪正越下越大,寒风瑟瑟,一个个涌动着的红色安全帽,上上下下,在一片银装素裹中格外耀眼。


浙江日报 抗御强寒潮特别报道·温情 00010 “大雪天,我们选择坚守” 2016-01-23 6285916 2 2016年01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