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要闻

改革,永远在路上

——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综述之三

  本报记者 杨军雄

  发展之道,改革为先。

  曾经依靠体制机制改革,在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占得先发优势的浙江,继续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改革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经济新常态下,浙江又一次站在深化改革的风口。“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以政府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经济体制各项改革,努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强化使命意识,抓住改革机遇,对接国家战略

  全面深化改革是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宏大工程,我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是以高度使命意识,抓住全面实施国家战略举措的历史契机,紧密结合浙江实际,把顶层设计贯彻到基层实践,将中央的重大改革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好。

  紧抓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建设机遇,以改革的思路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在2012年赋予舟山群岛新区400项省级行政审批管理权限的基础上,2014年省政府下发《关于赋予舟山群岛新区部分省级行政审批(管理)权限的通知》,又下放行政审批(管理)事项目录116项。舟山审批减少了一个层级,大部制、扁平化改革基本完成,有效促进了行政效能,提高了办事效率。宁波舟山港加快实质性一体化,设立省海港委,组建省海港集团和宁波舟山港集团,浙江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实质性启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本岛分区封关运行,港口岸线、海域使用权实施统一收储,建成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推进温州、义乌等改革试点建设。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加速体制机制创新,全国首部地方性金融法规《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推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成立。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增值税免税、海关无纸化通关。

  对接“一带一路”,体制机制加快创新。“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行,打通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通往欧洲的第一条国际铁路联运物流大通道。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获批设立。上海自贸区部分政策在我省复制推广。落实中央赋予浙江的6项改革任务,编制完成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并成功争取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建设方案,民营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外贸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我省出台《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创新开展“一般出口”、“直购进口”、“网购保税进口”等跨境业务,简化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核准,修订境外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管理办法,对外投资和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5年,国家级各类改革试点在浙江落地生根,亮点纷呈: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台州国家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

  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痛点、难点推进改革

  改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至今,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有没有迈出新的改革重大步伐的信心、智慧、勇气,打开新的局面,群众对此充满期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浙江的改革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自觉顺应人民群众愿望和时代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鲜明立场。

  抓住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难题,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优先推出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有直接效果的改革举措。

  兰溪洪水围城、浦阳江水质严重污染、余姚严重内涝……面对群众日益关注的水环境问题,省委、省政府作出治水倒逼转型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治理浦阳江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五水共治”,积极探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机制,用制度改善水环境、配置水资源、搞好水生态、防范水灾害。

  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等产业痼疾困扰着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2013年起,我省全面实施“四换三名”:积极推进“腾笼换鸟”,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实现减员增效;推进空间换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电商换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着力培养名企、名品、名家,打造行业龙头。

  审批环节多、部门层级多,制约行政效率提升。我省全面推广市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推进市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嘉兴共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28项,减少市级审批层级46个部门近100个审批环节,工业项目投资审批时间从1年缩短到3个月左右。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广嘉兴试点经验推进市县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市县基本同权,减少一个审批层级,得到国务院充分肯定。

  从问题到办法,从办法到长效机制,改革践行了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的“看准了,想定了,经实践检验确实行之有效的,就要抓紧决断,形成普遍适用的制度成果。”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政府部门手中都有哪些权力、应尽哪些义务、执法行为是否规范……富阳群众只需登录富阳网上政务大厅网站,就可以了解得一清二楚。富阳一位人大代表说,作为全省权力清单制度试点,富阳无保留地公开,让市民看得见可监督,提高了行政权力公信力,让权力运行更透明。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如今,我省政府“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全面推进,通过清权、确权、制权,将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构建科学、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和职能体系,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打下基础。

  目前,我省已经制定实施省市县政府权力清单,省级部门行政权力精简近万项;制定实施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开展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启动“零地”技改项目不再审批改革;制定实施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出台省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再直接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费的具体办法。建设并开通集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浙江政务网。

  “改革提高了行政效率,释放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公平竞争。”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减权后,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不但没有减,反而增强了,我省各地各部门纷纷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向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努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省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核心和突破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面对土地要素短缺,按照“亩产论英雄”的理念,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全面推开,推行要素差别化定价和企业分类指导制度,促进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全省75%的县(市、区)建立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加快探索土地、能源、环境等要素差别化定价,为淘汰过剩产能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省开展民资发起设立金融机构改革,温州民商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成为全国首批试点民营银行。我省还大力发展区域性交易市场,支持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众筹、资产收益权转让等业务,推动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创新定向融资计划等多种产品。

  水、电、气等价格改革深入推进,以市场化手段调节资源配置。修订实施《浙江省定价目录》,政府定价项目减少48%。推动水、气价格阶梯制度改革,全省31个设市城市中共有25个城市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24个通气城市中8个城市建立居民阶梯气价制度。

  我省围绕“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2.94万个村社已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0%以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顺利进行。通过改革赋权转型强农,以明晰产权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给农村带来一系列巨变。“我们农村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已经赶上了城里,城乡之间没有落差。”省人大代表、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说。

  一项项具有开创性、全局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正为崭新的“十三五”破除障碍,积蓄动能。下一个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我们完全有理由满怀信心,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向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砥砺奋进。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9 改革,永远在路上 2016-01-22 6194282 2 2016年0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