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两场全国顶级设计大赛
杭州猫步频秀“微笑曲线”
本报记者 傅静之
本报记者 傅静之
新年伊始,杭州的时尚脚步丝毫没有因为寒冬而却步。两场国内顶级的服装设计大赛——第11届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决赛和中国(浙江)首届民族服饰设计展演,聚焦了时尚圈内千万目光。
在国内服饰业持续低迷的当下,杭州以每年春秋两季的时尚周,以及覆盖全年的设计大赛,不断深挖“设计”内涵,寻找有潜质的年轻设计师,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从源头上重塑杭派女装的精气神。
从选好作品到选好人才
至今已举办11届的女装设计大赛,自2007年起就从原来的“中国女装设计大赛”更名为“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旨在培育和挖掘中国本土的新锐设计师。当然,时尚之都杭州更希望能留住这些人才;每年通过大奖赛选出来的6强选手,都将赴欧洲老牌服装设计院校进行1~2年的深造,之后如果他们愿意回到杭州工作和创业,还将获得最高50万元的创业基金。
这项从创办之初就不满足于“谁家花衣服更好看”的评比,目前已实打实地输送了几十个设计人才前往欧洲学习。这些80后、90后占到绝对主力的年轻设计师,有60%~70%学成归国后留在了杭州。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荣获“2014年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的刘思聪,他是在2008年在杭举办的“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决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赴欧洲留学回国后在杭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与工作室,2014年他在北京时装周献出了自己的专场发布,又在去年杭州的秋季时尚周首秀中以“星空系列”大放异彩。
经过11届的运作,以及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素有“女装之都”的杭州,渐渐在各种同质化严重的时装大奖赛上明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开始收获人气与行业地位。今年的大奖赛,组委会收到的参赛作品超过2500份,大量慕名而来的外省作品和设计师占了8成。
据悉,除了给予优秀设计师创业基金,杭州的相关机构还牵线“Like Me”电商平台,帮助他们把自己的品牌进行批量投产、包装和销售。截至目前,通过大奖赛冒出来的新锐设计师,超过半数在起步阶段就选择通过电商打响品牌,这也是杭派女装面对调整和冲击时,选择主动转型升级的一个方面。
时尚之都深耕设计市场
一面是杭州乃至全国的服饰业陷入困局,一面是浙江省在去年启动了大力发展时尚产业的战略部署。这让人不免担心,服饰业是不是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夕阳产业?它还能扛起振兴时尚产业的大旗吗?
担任本届设计师大奖项评审会主席的李当岐(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认为,无论身处什么时代,大家都要穿衣打扮,因此服饰业肯定不属于夕阳产业,对于杭派女装乃至整个国内服饰业的低迷,大家要给它充分调整的时间;现在杭州已着手在培养设计师人才以及营造时尚氛围方面迈开了自己的步子,各种时尚发布贯穿全年,相信接下来杭派女装很快就有新的品牌和新的设计师杀出重围。
杭州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钱峰回忆当初创立女装设计大赛的初衷时感慨,当时是为了巩固杭州“女装之都”的称号,希望用评比的方式高举高打,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和转型,如今的大奖赛会更多地综合考量作品的创意、实穿、互联网敏感度等,更多地考量衣服的市场化效果和卖点所在,而不仅仅只是单方面苛求T台呈现。这也使得新锐设计师们在创意之初,就能更多地从市场角度出发,让设计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初始状态。据透露,为适应市场需求,组委会从海选时就提出了单套衣服的市场售价尽可能不超过1000元这样一个尺度,让选手们能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