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钊“书学之路”掀新年观展热潮
抒胸臆 探艺理
本报记者 刘慧
陆维钊《层峦叠翠》 |
本报记者 刘慧
新年伊始,名家云集。连日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美术学院、平湖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书学之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暨高等书法教育成果展,首届陆维钊书学研讨会,陆维钊书画院建院20周年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暨陆维钊研究会委员作品展在平湖同时举行,掀起了新年的观展热潮。
陆维钊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作为一名学者、诗人,陆维钊先生在金石学、文字学、古典文学等方面具有深厚造诣。学问之余,创作了大量古典诗词,或清俊潇洒,或沉郁顿挫,流传所至,广受好评。作为一名书法家,陆维钊先生诸体兼擅,尤其是先生独创的蜾扁书,法度森严、峥嵘朴茂,享誉艺林。作为一名书法教育家,陆维钊先生在我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创了先河,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代我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到了近代,中国经历了民族存亡与西学东渐的双重考验。西方思想与艺术理念的盛行,都给书法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书记兼副院长沈浩说,20世纪中叶,潘天寿先生曾两赴日本参观考察,有感于日本书法教育的情况,回国后便开始大力呼吁在国内的高等院校建立书法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本次教学成果展征集的30余所在全国高等书法教育领域中具有相当代表性的高等院校书法专业教师以及在校学生的作品。经过学校推荐、专家评审的方式产生入展作品,并评选出32件优秀学生作品,旨在“彰往而察来,存故而开新”,彰显当代高等书法教学的最新成果,努力为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有益的经验和前进的动力。
著名书法家朱关田称赞,书法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不能后继无人。在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历史责任感驱动下,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朱家济、方介堪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筚路蓝缕,开辟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拓荒之路。1963年,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领受文化部之命首创书法篆刻专业,这在中国当代书法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50余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科切实遵循以中国书法的发展规律为教学出发点,一直秉承着“全面扎实、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博精结合”的宗旨,辩证地处理实践与理论、基础与创作、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既充分重视传统和实践基础的重要性,又着力强调文化素养在书法教学中的作用,要求字内功与字外功兼修,人品与艺品并重,努力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规模、教学条件都较初创之时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说,据最新统计,全国已有近200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与书法教育相关的院系专业,分属艺术、综合、师范、理工等各类院校,办学层次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等,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事业可谓蒸蒸日上。各类高校依托自身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在书法实践和书学研究上的成果日益丰厚,成绩斐然。书法专业教育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和训练,使青年学子们在规定的周期内较好地掌握传统书法的基础,开启治学之门,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等书法教育在坚持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作用日益显见。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何正确面对时代的境遇,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如何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高等书法的教育质量等,需要高等书法教育学界同仁在不断交流和探索中获得前进的智慧和发展的合力。”著名书法家卢乐群表示。
艺苑推三绝,书林想百围。陆维钊先生之子陆昭徽说,陆维钊书画院建院20周年来,秉持“收藏、征集、研究、展览、拓展”的办院理念,致力于陆维钊先生艺术和人格精神的宣传和弘扬,致力于陆维钊先生故乡书画艺术的普及和提高。此次推出的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成果展,就集中展现了陆维钊先生对书法教育数十年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无疑都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事业中最值得珍视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