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政治

“救火队长”
魂牵乡村

——追记临海市白水洋镇驻村干部王凤君

王凤君(右一)生前和同事参加森林防火。

  本报记者 斯信忠 通讯员 李欣 陈耿

  1月17日上午,临海市白水洋镇西洋庄村,82岁的村民朱仙月来到王凤君的墓前,痛哭不已:“你送来的油米我还没吃完,你却先走了!”

  王凤君是临海市白水洋镇双港办事处驻村干部。2015年11月28日,她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1岁。

  王凤君是镇里有名的“救火队长”,近10年来,她先后驻过6个村,每到一个村,总能换来了一片新气象。

  “我是农民出身,我了解农民。”两年前,她来到了远近闻名的西洋庄村,这是个穷村、复杂村。“不改变西洋庄村的面貌,我决不出村。”王凤君在村干部会上说。

  她挨个去村干部家里谈话、谈心。她自掏腰包买菜做饭,叫来村干部一起推心置腹谈心,几杯交心老酒下肚,大家打开了心扉。王凤君笑着说:“把话摊开来讲了就没事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从此,村干部有了“主心骨”,村里有了带头人。

  两年间,王凤君不断在西洋庄村和前塘村奔跑,帮助两个村完成了村文化礼堂、老年活动中心、生活污水治理等实事、好事,同时还带领村党员干部,圆满完成清洁家园、“五水共治”等其他重点工作,使两村工作都走在该镇前列。

  从驻村的第一天开始,王凤君就饱受病痛的折磨,子宫肌瘤大出血,使她两次昏倒在工作岗位上。手术切除后,她没顾得上休息。2014年下半年,组织上根据王凤君的身体状况,曾考虑不再让她担任驻村干部。

  不知情的村民们苦苦挽留。王凤君拉着村民们的手保证:“只要你们需要我,我就留下来。”

  遗憾的是,因为长期贫血造成抵抗力下降,癌细胞吞噬了她的身体,王凤君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农村工作第一线。

  葬礼当天,西洋庄村老年协会会长朱枝贵坐在拖拉机上鸣锣。他说:“雨下得很大,天那么冷,我冻得都快没知觉了。但是为了送凤君,我就是病了,也要送她最后一程。”


浙江日报 政治 00011 “救火队长”
魂牵乡村
2016-01-20 5435350 2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