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防御强寒潮特别报道

雨雪冰冻天,这些问题咋办?

  记者 钱祎

  雨雪冰冻天气,你可能会碰到各种问题,该如何应对?下面这些知识,你要有所了解。

  水管冻住了怎么办?

  一旦水管被冻住,有些人会往上面淋浇烫水或用火烘烤,这种做法更容易造成水管爆裂。遇到此类情况,应该用温毛巾裹住水管,让水管自然解冻,且毛巾不宜太烫。如果杭州市区发现水管破损,市民可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87826789及时告知,并耐心等待专业人员处理。

  室外的一户一表、楼道立管以及偏远地区埋在地浅表的水表管道等,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最大。预防水管冰冻,一是市民可以把家中水表、水龙头、水管等裸露在外的部分进行包扎,用棉麻织物、塑料泡沫等均可;晚上关好厨房、厕所窗户,最好把水龙头稍微拧开一点,让水管内的水流动起来,这样不易结冰,同时水龙头下可以接个水桶等,避免浪费水。

  哪些疾病要特别防范?

  这两天稍有降温,各大医院的急诊室里感冒、哮喘、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就会增多。冷空气刺激后,人会有自然反应,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度增加,容易造成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缺氧等,引发心梗、脑梗。在寒冷刺激下,还会诱发腰痛、肌肉痉挛、关节疼痛等。尤其患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较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就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定时复查。一旦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呼吸不畅、眩晕等不适症状,患者要尽快就医,特别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炎和肥胖患者不可掉以轻心。患者尽量不要带病上班,多休息有利于快速恢复。

  老人出门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要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减少出行,晨练也要谨慎,最好等到上午气温上升后再出门。室内热空调不宜开得过久,要注意透气通风,把手脚活动开,从空调房到室外尽量有个过程。

  寒潮来临,最要保暖的是头部和四肢,出门时戴上口罩,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最好戴帽子、围巾,回家应多泡脚。防止冻伤,可以涂些护手霜、防冻膏等,做好关节保暖。气温低,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能力减弱,老年人出行时最好有人陪伴或带根拐棍等,不要穿易滑的塑料底鞋,小心摔跤,防止关节损伤及骨折。

  汽车发动不了怎么办?

  天气寒冷电瓶耗电量比较大,容易出现车辆无法启动现象。有的司机很急躁,第一次启动不了,马上启动第二次、第三次……这样只会加速电能的消耗。正确方法是在第一次无法启动时,最好先等段时间,再进行第二次启动,启动后不要急于行驶,给车辆一个预热时间,最好在启动发动机后,再打开车灯、收音机等电器设备;在停车前,先关上这些耗电的电器设施再关闭发动机。

  如果尝试点火好几次,依然无法启动,可以用推车的方式让车启动。除了推车外,还可以借用拖绳,请路过车辆在前面拉一把,带动亏电车辆启动。同时,在冬季要加强汽车保养,及时检查、更换防冻液、机油等,冬季路面磨擦系数低,汽车轮胎容易打滑,最好装上胎压监测警报器。

  冰面行车有哪些技巧?

  在有冰的路面上行驶,首先尽量多走直线,不要随意频繁变道,在必须超车时也要与被超车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超车后也不要急于回到原路,与后车拉开足够距离后再返回。刹车尽量在直道完成,车辆交会和转弯时要提早减速,尤其注意下坡时要将车速控制好。

  冰面行车要特别小心,踩油门要轻,保持匀速,万不可猛踩油门或刹车,行车及停车时避开有积水处。万一遇到车辆侧滑,稳住方向盘,顺着侧滑方向轻打方向盘,待车身回正后,再轻踩刹车减速,直到完全控制住车辆。

  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天气寒冷,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本身就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受凉后更易引发旧疾。有胃病的人更要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饮食上,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睡前3小时内尽量不吃东西,让胃可以劳逸结合;还可以熬点鸡汤,注意暖胃、养胃,多吃些如燕麦、大蒜、洋葱、黑木耳、金橘、红薯等;少饮酒,忌食生冷食物;多喝白开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身体免疫力。

  晚上尽量早点睡,休息充足;防止鼻黏膜干燥,可以每天睡前用温的淡盐水清洗鼻腔,并早晚按摩鼻翼。


浙江日报 防御强寒潮特别报道 00004 雨雪冰冻天,这些问题咋办? 2016-01-20 5975528 2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