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时评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正能量的传播需要清朗的网络空间,促进网络生态更好、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充沛,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本报评论员 杜博

  互联网开启了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也给主流价值观和精神信仰带来挑战。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让党的主张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意义重大。

  尽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是一个关乎宏旨的重大命题,但互联网与生俱来消解主流、解构权威的特征,却决定了正襟危坐、自上而下的宣传灌输不会受欢迎。因此,必须主动适应和融入新媒体传播生态,尊重并探索新媒体传播规律,用好“软实力”。

  技术的发展新鲜迭出,传播效果却随着网民日趋理性而愈发尊崇内容的诚恳与理性。正如前不久,喧嚣一时的“快播案”,开始时曾出现主流媒体的观点对垒,最终以一篇理性中肯的评论赢得点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曾经提出一个博弈模型: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必有一方是虚伪的;若是理性而真诚的双方讨论问题,结果则倾向于达成一致。优质的内容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而失去价值观正确这个主心骨的舆论引导,只能是网络负能量的神助攻。

  除却内容本身,还要掌握传播的艺术,展示“巧实力”。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时而会蔓延非理性情绪,甚至传播谣言。任由负面消息占据传播渠道,会形成沉默的螺旋,甚至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人们对社会生态的正确认知。印象中,官方辟谣的出场会自带迟缓效果,也因此有了这么一句话,“谣言已经跑遍世界,真理还在穿鞋”。把握时机,让真相跑赢谣言,是新媒体时代官方舆论必须的修炼。

  优质的平台会汇集优质的用户,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做好平台建设。曾有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传播学“涵化理论”,认为好的媒介内容对涵养受众的价值观有积极作用,反之亦然,这同样适用于网络。尽管理论来自西方,但结合中国国情、文化特色、发展需求,定能赢得自我主张。对我省来说,积极拓展“两微一端”新闻产品,打造网上精神家园,意义正在于此。

  正能量的传播还需要清朗的网络空间。倡导文明的公众话语和建设性的讨论初衷,才有助于构建起公共讨论的理性基础;主动对接和回应民生诉求,才能最大范围凝聚共识。争议面前,迎合喧哗甚至附和愤怒,是很容易的,而冷静执言、弥补裂痕却颇为不易,后者正是主流舆论应有的担当。此外,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网上信息传播才能秩序井然。

  网络传播时代,做一个诚恳的释疑者、平等的交流者、睿智的观点分享者、有建设性的倡导者,比唐突的结论提供者、武断的指令发布者更重要。促进网络生态更好、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充沛,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浙江日报 时评 00012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2016-01-20 浙江日报2016-01-2000017;浙江日报2016-01-2000016 2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