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培育开放发展竞争新优势

明文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发展,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浙江是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典型省份,开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38年来,浙江出口额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3位,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十三五”时期,浙江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必须重点突破以下四个课题。

  全面提升

  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新的时期,浙江的对外开放环境面临重大变化。

  一方面,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发达经济体开始重视实体经济并推动高端制造业回归,而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则凭借更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抢占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作为传统贸易大省,浙江的出口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使绝大多数地区面临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新契机,特别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利于推动我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浙江要统筹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当好全国对外开放门户。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尽管几乎每部iPhone背后都标注着“中国制造”,但中国工人分得iPhone总价值只有1.8%,而苹果公司却能拿到利润的58.5%。目前我们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从制造引领到创新引领、从供应链战略到价值链战略、从全球销售到全球经营的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我省的开放发展,必须着重量质并举,更加突出质量,不断提高贸易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对外投资话语权。

  牢牢坚持“三个协调”

  坚持内贸和外贸协调。我们已进入消费崛起的重要阶段,特别是80、90后年轻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蕴藏着巨大消费潜力和空间。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国人纷纷出国旅游购物,表明强大的国内消费需求有相当部分并没有在国内释放,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坚持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着力点。浙江在文化服务出口、服务外包等领域具有特殊优势,需要加快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提升服务贸易战略地位。

  坚持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一方面要放宽准入,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也要培育一批跨国企业,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

  重点打造“四大平台”

  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是“互联网+”时代蓬勃兴起的一种新型国际贸易方式。作为我国电商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杭州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还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十三五”时期杭州需要突出做大做强B2B业务,继续加大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力度,更好服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支持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的形成。

  舟山自由贸易港区。舟山毗邻东海和太平洋国际航线,是中外船舶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2013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条件成熟时,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贸易园区,逐步研究建设舟山自由港区”。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已连续6年蝉联世界第一,去年省海港集团和宁波舟山港集团的成立,更为自由贸易港区的发展扫清了体制障碍。积极谋划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推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民营绿色石化基地建设,是推动浙江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浙江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和基础。

  义乌国际陆港。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网商集聚中心。2014年11月“义新欧”班列正式运营,推动义乌成为联系中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国际陆港城市建设是打开制约内陆地区国际物流瓶颈的重要举措。联动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国际陆港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贸易大通道的重要陆路枢纽功能,也有利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拓展和延伸。

  温州和钱塘江金融开放高地。服务业市场开放是新时期激活市场、推进调结构和转方式的关键,而金融业开放又是服务业开放的重中之重。2012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施以来,推动了全国首部地方性金融法规《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出台,首批民营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开业运行,首个反映民间市场化利率水平的“温州指数”向社会公布,去年又启动谋划了新一轮金融改革。钱塘江港湾两侧集聚了长三角地区最发达的县域经济,这里民营经济活跃,生活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良,对国内外金融从业人才具有巨大吸引力,“十三五”需要积极统筹谋划沿岸金融小镇和金融集聚区,打造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

  着力建立“五大机制”

  建立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机制。改革外商投资审批和产业指导的管理方式,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分层次、有重点放开服务业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和外商投资信息公示平台,提升外商投资监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建立对外投资的备案管理机制。优化境外投资管理流程,减少对外投资核准范围,逐步实行以备案制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管理模式,实现境外投资工作从以审批为主向投资促进为主的转变。试点建立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商业贷款等各类境外融资活动。

  建立贸易监管的便利通关机制。精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通关监管流程和手续,不断完善优化保税区、综保区、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监管区的载体功能。密切结合自身实际,在海关特色监管区域等重点区域率先复制“单一窗口”等试点,进一步优化口岸监管执法流程和通关流程。在确保有效监管前提下,试行企业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助审放、重点稽核的通关征管作业,探索建立货物实施状态分类监管模式。

  建立港口资源的统筹发展机制。完善省海港集团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海港和无水港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创新舟山群岛新区管理模式,在行政层级扁平化改革、海洋综合执法、大通关建设等方面加快探索。支持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建设,争取保税燃供地方资质等政策突破,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完善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协调机制,进一步推进象山、洞头、玉环等省级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建立区域合作的互惠共赢机制。在对接上海方面,要重点梳理总结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成果,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合理的浙沪合作方案。在对接长江经济带方面,要积极落实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积极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合作,完善长三角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等重点专题合作机制和城市经济合作机制。在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和东北振兴方面,要探索“投资换资源”、“煤电联合开发”、“粮食生产供给基地”等多种互动合作模式。

  以开放倒逼改革,是浙江38年来的重要经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坚持开放发展,统筹开放型经济顶层设计,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省发改委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培育开放发展竞争新优势 2016-01-20 4105885 2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