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问“三农”系列报道之自治短板——
乡村治理,如何发力
本报记者 许雅文 通讯员 邢银翰 张波
下王村村嫂志愿者为农村妇女示范来料加工。 俞伟平 摄 |
核心提示
眼下,一场深刻变化正在乡村上演。如何进一步发挥新农村建设促进会、老年协会、调解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改善农村风气,构建和美乡风,这是当前补好乡村治理的“自治短板”亟需面对的问题。
“空心化”村庄怎么发展,“五水共治”工作怎样推进,“美丽乡村”如何建设?在绍兴,一批种植能手、文艺骨干、老娘舅等“民间人才”正活跃乡间,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推动着乡村事务的良性发展。
本报记者 许雅文
通讯员 邢银翰 张波
“这里是玄武岩,这里是百步阶,这里是八仙桌……”上周日上午,嵊州下王镇妇联主席、“民间人才”俞水花正在向石舍村的参观者介绍村中景点。下王镇是个农业乡镇,一半人口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妇女管起了村里的“闲事”——维护村庄环境、调解邻里纠纷、维护村庄旅游秩序,发挥“半边天”作用,为“空心村”和谐发展出力。
2013年起,绍兴启动民间人才“万人计划”,许多像俞水花这样的妇女,以及涉及各个行业的技术人才,都进入了评选视野。截至目前,全市共评鉴产生各类民间人才119.6万人次,80%的家庭有成员获得“民间人才”称号。
在千头万绪的乡村治理工作中,他们正以不同的特长,在化解矛盾纠纷、改善农村风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各展所长,
让难题迎刃而解
石舍村依山傍水,当汽车开到村口,以棱形石柱状排列在峭壁上的玄武岩奇观便显现在眼前。凭借山水资源,石舍村发展乡村旅游,整理玄武岩附近乱石杂草,改建荒废的隧道洞成避暑洞,发掘“老台门”,引来各地游客。为此,村里还特意修建了停车场。
新问题伴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而来,车辆随意停放,经常堵塞出入口,村民和游客抱怨不断,争吵声、汽笛声给原本祥和的村庄带来了不和谐的噪音。
石舍村被评为“民间人才”的村嫂们便行动起来。她们分成小组定期在停车场志愿服务,一旦发现有人占道停车,便上前劝阻,并将车辆领到停车场。此外,她们还效仿城市交通管理的方式,制作了“停车告知书”:您的车辆已占道,还请移车到停车场按规停放。
长期坚持换来了停车秩序大变样,抱怨少了,理解多了,人心随着道路通畅也变得顺畅。
正值草莓上市的季节,特色产业“民间人才”黄泽镇白泥坎村魏道尧忙得团团转。身为剡溪果业协会黄泽分会会长,魏道尧为周边农业乡镇的水果种植户们提供技术指导并寻找销售渠道。
黄泽镇组织委员何美英告诉记者,黄泽镇以种植果业为主,草莓、黄桃、芋头都是村民的致富果,但因天气、技术等原因,从第一步种植到最后的销售,村民时时都有困惑,魏道尧就是那个解惑人。
“一个电话,我就上门帮忙。”魏道尧说,找他帮忙的种植户都由熟人介绍,再忙也得去。前段时间,白蟹村将近700亩的早水蜜桃销不出去,眼看农户收入无着落,急坏了白蟹村村委会主任。农业部门找到魏道尧帮忙,魏道尧联系到萧山的买主,每天销售1万斤,10天帮助白蟹村农户销售了10万斤早水蜜桃。
“评选出的各类民间人才中,生产生活技术类最多,他们或是种植能手,或是技术达人,跨乡跨镇地为农民解决问题。”何美英说,“民间达人”参与乡村治理,不仅仅是调解矛盾,还带领农民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矛盾自然少了,戾气也得到化解。
村事民定,
让村民找到归属
“老百姓只有找到归属感、自豪感和身份感,参与乡村事务才有主动性。”绍兴市委组织部人才处的濮建华说,民间人才分文体艺术类、生产生活技术类、经营管理服务类、特色产业类,农民只要有一技之长、一项爱好,并能获得群众公认,就可能获评。
为了增强基层群众自主参与民间人才“万人计划”的积极性,绍兴探索建立民间人才激励、培训、联系、服务等配套工作机制,让民间人才成为美丽乡村、风尚文明、和谐基层建设正能量的传导者和倡导者。
“民间人才”增强了人们的责任感。濮建华说,民间人才的选拔,引导留守在村庄的村民远离牌桌,走近乡亲;此外,也引导和促进绍兴在外经商的乡贤走到村庄治理中。
村里每年该开展哪些实事工程,村集体的钱都花在了哪里,村里开展新项目该交给谁承包?过去,这些村级事务可能由村干部说了算。如今,在嵊州市三界镇,从各类民间人才中排摸出乡贤563名,并成立14个由乡贤组成的村级乡贤参事会,协助村两委解决纠纷、开展村务工作。
这两天,谢岙村村党支部书记赵志军和两位在外经商的乡贤赵建明和马国炎,正在商议年终的乡贤会议。在2015年年初召开的乡贤会议上,村两委和乡贤一起商定了2015年谢岙村的实事工程,改造自来水工程、道路硬化、清理河塘等等。
“我们村是山区村,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赵志军说,乡贤们都在外经商,见识广、经济实力强,他们不仅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还在物质上支持村集体开展实事工程。现在的谢岙村,自来水管道改造、生态驳坎工程已经完工,赵志军整理好所有的账目,准备就资金去向等向乡贤参事会做汇报。
濮建华说,让村民参与到村级事务中,增强基层群众的社会归属感,有利于优化基层治理模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各部门要深入把握重点环节,构建民间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协会引领,
让乡村再度熟络
乡村治理,面临城镇化发展的新挑战。北京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英洪曾说,城镇化进程中,原来城乡互相隔离、各自封闭治理的状况被打破,乡村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从传统产权不清晰的农村集体经济向现代产权清晰的新型集体经济的转型,从传统的乡村控制型向现代的乡村治理型转型。
在这样的背景下,带着乡土味、草根味的协会等社会组织,填补了社会治理的空白。绍兴在寻找、挖掘、培育“民间人才”过程中,民间组织、协会积极涌现,成为了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
“民间人才选拔培养,将成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绍兴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绍兴出台了《关于加强民间人才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的意见》,加快培育与规范一批民间人才协会。截至目前,绍兴共培育、新建各类民间人才协会、工作室、专业合作社710个,总数达2187个。
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时至今日,乡村很多矛盾也是因为人们的陌生化引起。在绍兴,各种民间协会让整个乡村再度熟络起来,民间协会取代过去的乡绅,成为了乡村治理新中坚。
夜幕降临,越城区东浦镇锡麟广场文化长廊上便挤满了人。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东浦村戏曲协会会长、52岁的樊福英和伙伴们登台了。乐器交相奏响,乐声婉转,赢得阵阵喝彩。
这支由戏曲发烧友组建的戏曲协会,是当地的村级民间人才组织,吸纳了20多位戏曲爱好者。他们除了在家门口为当地村民上演精彩的戏剧节目,还到其他镇街义务演出,已小有名气。去年,会员们自编自排的快板节目《东浦老太颂文明》还被选送到市里参加才艺比拼。“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原本不熟悉的人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认识了。”樊福英说。
漓渚镇评鉴出的的上千位民间人才中,分别成立了相应的乡村园艺师、乡村经济师、乡村手艺师、乡村文艺师、社会工作师五个协会,这些协会组织建立后,还从乡镇党委政府那里接过了民间人才评鉴管理、活动组织等工作任务,通过多种形式让民间人才积极发挥作用。
从调解基层矛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些民间人才协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不少政府部门难以发挥的作用。各类民间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让更多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