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风云浙商
的互联网底色
袁华明
袁华明
本届“风云浙商”活动刚刚落幕,眼尖的人发现这次获奖的10位企业家的主业无一例外均为实业企业。于是乎,有人认为作为互联网经济强省的浙江出现这样的榜单似乎不太合理。
其实,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基因应植入每一个企业,互联网更像一个“要素”,而非一个“标签”。简单地将企业用“实体”和“互联网”归类区分,已不适用于当下经济。
阿里巴巴CEO张勇曾说过,“双十一”之前全国很多地方的公路干线运输企业都将“双十一”之后的时段空了出来,为的是迎接爆仓的各式快件。互联网早已像分子结构一般重构行业、产业。互联网并非站在实体的对立面,而是越来越紧密地和实体融合在了一起,两者之间并无明显边界可言,抑或,边界需被重新定义。
每一个公司都是互联网企业,意味着“互联网企业”不再是专指某一类企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每一个公司基础架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今天的企业,如果说自己与互联网绝缘是不可能的。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任何企业都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制造者、设计者、销售者、服务者之间产生了新的连接,可以说互联网成了一个公司的基础。
另一方面,互联网思维在影响着每一个企业,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互联网模式也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经典模式。拥有互联网思想的实体企业被赋予了“互联网之魂”,是互联网化了的企业。用互联网思维研发设计新产品,在开发者和应用者之间搭上一座“桥梁”,特别是用无线互联的技术和思想解决产业的痛点,是近段时间一些创业企业思考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通了互联网软硬件之间的隔阂。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写了过去互联网主要应用于消费层面的状况。中国正在迈向“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工业、消费乃至社交领域的互联网应用者更应秉承共享共治的理念,摒弃前嫌,一起拥抱互联网。
再回到本届“风云浙商”获奖名单,玩转“互联网+”恰恰是这届“风云浙商”的最大共同点。换言之,这份榜单说明,浙江实体经济正在呈现出与互联网经济加快融合的新状态。
榜中有知名快递企业“圆通”,这家快递企业从事的是互联网经济的物流配套,圆通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业务量已居全国第一。在这届“风云浙商”获奖者中,王水福也早已开始将信息化融入工业制造之中,成为中国国产大飞机的配套商;倪良正这位从浦江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也早早在天猫等平台上开出了自己的旗舰店;还有在辽宁创业的曾昌飚也已进军互联网金融和电商领域……
谁能说他们不是“互联网+”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