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我国首次向欧洲出口整星

  据新华社西昌1月16日电

  记者 孙彦新 许晟

  16日0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转移轨道。中国航天2016年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整星首入欧洲

  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是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颗通信卫星,也是中国航天首次向欧洲用户提供卫星在轨交付服务。这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出了开拓欧洲市场、服务世界航天的重要一步。

  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项目合同由中国长城工业集团公司与白俄罗斯共和国单一制生产企业精密电子机械厂于2011年签署。根据合同规定,长城公司作为总承包商,会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共同承担卫星设计、建造、总装、测试和发射任务,并以在轨交付方式向白俄罗斯交付这颗卫星及相关地面测控系统。

  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卫星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共有38路C波段和Ku波段转发器,发射质量5200千克,设计寿命15年,计划定点于东经51.5度地球同步轨道,主要用于白俄罗斯及覆盖地区的广播、电视、通信、远程教育和宽带多媒体服务等。

  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3次飞行。

  性能可靠稳定性高

  中国航天参与国际竞争30多年,整星在轨交付服务今天成功打入欧洲市场,靠的是什么?

  据了解,白俄罗斯星共有38路转发器,将主要为白俄罗斯及周边地区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远程教育、宽带多媒体等服务。该卫星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设计寿命15年。

  长期在轨使用,要求卫星性能与平台稳定性都达到较高水平。

  白俄罗斯通信卫星总指挥魏强说,目前我国研制的整星起飞重量、功率,包括装载的转发器路数等,都已经能满足欧洲用户的使用需求,通信卫星制造已经达到世界中上水平。

  “与国际成熟运营商接触后,他们对中国卫星的性能是满意的,部分卫星还超出了他们预期。”魏强说。

  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古鲁廖天在卫星发射成功后说:“不管从经济还是通信角度,这颗卫星的发射都有其意义,后续还将与中国在航天领域开展合作。”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说,白俄罗斯星的成功发射将提升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力,助推中国卫星、火箭,以及航天装备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高品质低费用全服务

  整星在轨交付需要的不仅是卫星研制能力,还需要一整套优质服务。

  卫星上天需要火箭。承担本次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三号乙火箭,最大载荷可达5.5吨。若按这个吨级的卫星数量在世界占比算,长三乙的能力可承担全球60%的卫星发射。

  在火箭的质量和可靠性方面,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值得信赖。本次发射是长三乙火箭的第35次飞行,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第71次飞行。近些年来的屡次发射,都获得成功。

  发射成功率高带来的是低保费。“商业发射都需要国际商业保险,长征火箭提供的发射服务保险费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可以为用户节省大笔保费支出。”魏强说。

  “交钥匙”式的系统解决方案也成为我国卫星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魏强说,系统解决方案不仅能为国外用户提供卫星,还能提供地面站建设,承担在轨管理人员、卫星研制人员的培训等服务,甚至可以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

  国际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走进欧洲市场是中国航天走向国际的阶段成果,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魏强介绍,正在研制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最多能装载100多路转发器。转发器的增加必然带来起飞重量的增加。

  随着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更大载荷的火箭研制完成,中国火箭运载能力将与卫星平台同步发展。

  开源提载荷,还要节流挖潜力。一边是长征火箭的搭载能力往往有富余,另一边是小卫星市场蓬勃发展。应此需求,长征火箭标准接口将在不久后在网站上对外公布。

  “许多国际卫星商都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接口,通过我们提供的发射服务,实现卫星在轨验证、卫星试运行、快速组网等多种应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宇航部部长李同玉说。

  在未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继续推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国际发射服务业务的突破,继续向国际客户在轨交付通信卫星,推动通信卫星进入国际主流商业卫星运营商市场,并推动遥感卫星出口。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我国首次向欧洲出口整星 2016-01-17 5208065 2 2016年01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