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盒饭背后
的供给思维
朱玲
一份火车盒饭,卖40元也好,15元也罢,人们最在意的是饭菜里是否饱含对消费者的尊重与关切。由此入手,改善供给,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遵循,也是经营者应有的情怀
15元盒饭背后
的供给思维
朱玲
最近,一篇《高铁盒饭定价40元一份是否合理》的网文,让火车上的盒饭君又彻底火了一把。假如来个全民大调查,什么东西又贵又难吃?想必很多人与我一样,首先想到的便是火车盒饭。
根据《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相应条款规定,“供应品种多样,有高、中、低不同价位的预包装饮用水、盒饭等旅行饮食品,2元预包装饮用水和15元盒饭不断供”。然而,这似乎只是理论上的美好存在,有媒体记者体验了四趟京沪线高铁列车发现,只有两趟列车上能买到15元盒饭,而且卖相很“一般”,一般到让人一看就打了退堂鼓。还有的列车把15元盒饭藏着卖,也难怪很多乘客被蒙在鼓里,并不知道还有“廉价盒饭”。
火车盒饭被吐槽,甚至被冷落,已经不是一天的事了。印象中,狭窄的车厢过道里,堆满盒饭的小推车来来回回,吆喝声不绝于耳:“40元每盒,每盒40元!”看热闹的人多,买的人少。因为大家常坐火车都有经验了,盒饭又贵又难吃,未雨绸缪地先吃好饭再上车,或是自带泡面和零食。
然而,一次台湾旅行,刷新了我对火车盒饭的印象——怀旧的纸盒包装,拿在手里有点烫,打开一瞧,口水直流:一大块饱含汁水的肉,配着香肠、鸡蛋和绿油油的青菜,米饭香喷喷,粒粒分明,简直就是火车盒饭界的良心!而且,这样一份只要不到20元人民币!在很多旅行攻略里,台铁盒饭已然被推荐为当地特色,成了许多人到此一游的体验项目之一。
这说明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发生改变。海淘族也好,境外消费大军也罢,我们的老百姓荷包充盈了,眼界拓宽了,更追求品位与享受,更追求高质量的产品。当然,如果物美价廉,那是再好不过的事。
可现实往往是,消费者有需求,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却跟不上。
如果说准备在高铁车票上投放广告,是市场化运作的充分体现,那么高铁盒饭的备受嫌弃、举步不前,则是对市场需求的视而不见。说实话,这在市场经济发展已相当成熟、各行业都在谋求转型的当今,是不太常见的。倚仗垄断为所欲为,将消费者当冤大头,赚个盆满钵满,想要如此轻松赚钱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
从供给侧角度来看,一张高铁车票,提供的不仅仅是交通运输功能,将乘客从甲地送到乙地,更伴随着消费行为的各项服务——网上售票是否便捷、候车是否舒心、餐饮是否美味实惠等等。也正是因为需求导向思维欠缺,12306网站奇葩验证码、天价茶水、高价盒饭才会频频刷爆屏幕,或许你可以厚着脸皮假装没看见,那么老百姓也可以吐槽爆料,不买你的账。
当然,近些年来,高铁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舒适,不可谓变化不大,“中国速度”已经冲出国门,闪耀在国际舞台。硬件技术的飞跃,不容置疑,但另一方面,软实力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
换句话讲,我们的高铁缺少的并不是更彻底的市场化运营,而是供给侧改革。从供给端入手,对接消费需求,改良供给结构,提升产品品质,这不仅是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树立品牌形象、赢取民心的需要。让管理制度更阳光、更开放,让服务理念更接地气、更具人情味,让产品供给更多样化、优质化,让高铁文化更富含底蕴、更有感召力,唯此,我们的高铁才能行驶得更快、更远。
一份火车盒饭,本该成为旅途中的美好回忆。它卖40元也好,15元也罢,人们最在意的是饭菜里是否饱含对消费者的尊重与关切。由此入手,改善供给,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遵循,也是经营者应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