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政治纵深·党建

湖州810个党群创业互助会贴心帮扶——

致富路上不掉队

  核心提示:

  近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我省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走在前列。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指出,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如何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扶贫政策的红利?湖州市探索建立党群创业互助模式,以党员创业引领全民创业,用创业成果惠及农村群众,让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抱团致富。

  本报记者 翁浩浩

  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这些天,湖州市吴兴区尹家圩村党总支书记孙新江,和村党员创业中心户们忙着走访村里的经编企业和创业农户。每到一处,他都会细问企业的经营和货款回收情况。“快过年了,要确保大家都有个好收成。”孙新江的另一个身份,是尹家圩村经编产业党群创业互助会会长。在尹家圩村,95名创业农户拥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党群创业互助会。无论寒冬酷暑,大家相互扶持,在致富路上携手前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各地农村能否真正脱贫致富,成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伴随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湖州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但仍有不少低收入农户、困难家庭,由于缺技术、缺资金,致富无门。

  如何破解?如今在湖州,一个温馨的名字逐渐深入人心——党群创业互助会。田间地头的一个个党群创业互助会,就像一把脱贫的“金钥匙”,打开了贫困群众的心结,书写着一段段致富的温情故事。

一项任务,

确保精准扶贫

  当墙上2015年的日历没剩下几页时,湖州开发区杨家埠街道塘口村村民杨国良意识到:一年又快过完了。往年岁末年初,他总会因迷茫而焦虑。不过对新的一年,他的内心满是期待和憧憬。

  杨国良有段不幸的往事:女儿患先天性脑瘫生活不能自理,母亲身患尿毒症,父亲因病去世。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残酷,一度让他自暴自弃。杨国良至今记得,当村干部黄应德邀请他加入村党群创业互助会时,他还质疑:“这,真的能成吗?”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令他既兴奋又感动:黄应德主动和他结对,联系培训技术、负责落实资金、帮忙寻找市场。2015年,他的3亩葡萄产量较去年增加600公斤,收入增加近1万元。“就目前的长势来看,2016年的收成应该比2015年还好!”他笑着说。

  丰产的喜悦,同样传递给了南浔区和孚镇新荻村村民钱井根。新年伊始,他每天清晨快步走在田埂上,到自家鱼塘边给鱼喂食。撒欢的鱼儿,让水塘显得灵动,亦如他此时的心情。21亩鱼塘,见证老钱一家走向富足的变迁。

  此前,他守着半亩又浅又旧的鱼塘,养鱼年年亏。听说村里准备集体改造鱼塘,他兴冲冲跑去打听,上万元的改造费让他心凉了半截:“我哪有那么多钱!”正当他一个人躲在家里抽闷烟时,新荻村党总支书记吴建龙来敲门,不仅热情邀请他加入村党群创业互助会,还主动帮他争取到8万元贷款。鱼塘升级了,收益增加了。去年,老钱家盖起了两层楼新房。

  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将扶贫工作的战略重点转移到帮扶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而党群创业互助会,正是把补齐收入“短板”的重点对象,圈定在了低收入和困难农户。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励志创业的年轻人也有了“甩开膀子”的新平台。

  蔡利杰是南浔区吴兴塘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在他看来,很多村民不是不想创业,而是不敢,他决定给村民带头作示范。借助亲戚家开羊绒衫加工厂的“资本”,他和朋友开起网店销售羊绒衫。理想美好,现实残酷,缺乏经验的他步履维艰。正巧村里成立了党群创业互助会。他很快得到了镇、村干部的帮助:多次帮他联系工商部门办理营业证照以及招收员工。今年8月,蔡利杰还享受到湖州市困难党员群众创业帮扶资金。如今,他的网店每月销售额上万元。

  精准扶贫,高效脱贫。截至目前,湖州市已建立党群创业互助会810个,通过“项目合办、资金联保、技术共享、销售统营”,吸收会员2.5万名,帮助2300余名困难党员群众脱贫致富。

  在湖州农村群众眼里,党群创业互助会不仅是脱贫的法宝,更是抱团创业的“孵化器”。

  吴兴区八里店镇尹家圩村经编产业党群互助会的公开栏里,一张低收入会员和党员创业中心户的结对帮扶表,清楚地写上了每个人的名字。文字虽然无声,却仿佛诉说着创业扶持的感人故事。

  目前,村党群互助会96名会员中,有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创业户14人,低保(残疾)等低收入农户23人。

  “我们村以经编产业为支柱,以前零碎分布,各自为政,成立经编产业党群创业互助会后,吸引近100家经营户,由互助会帮助引进技术、对接销路、争取贷款,使当地产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划化经营,去年产值实现18亿元,产品还远销海外。”孙新江说。

  今年初,村里的低收入农户孙锦良因缺乏资金,没法更新机器,企业面临停工。孙新江得知情况后,以互助会名义向银行提供信誉担保、成功融资80万元,不仅为他解了燃煤之急,还给企业注入了“强心针”。

  在尹家圩村,一支由工商、税务、银行、高校、律师等组建的10人服务团队,还定期上门为会员提供技术、安全、法律和金融服务。截至目前,服务团队已开展新品种技术推广活动8次,培训会员350人次。

  同时,一项项实在又接地气的制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长兴,每年遴选200户低收入党员家庭户,由两名党员干部负责联系指导,帮助推荐1个创业项目,落实5万元左右启动资金;

  ——在安吉,100名农技人员和专家担任党群创业互助会科技人才特派员,到田间地头提供咨询决策、技术推广、农产品开发、实用人才培训等方面服务;

  ——在德清,加入互助会,凭个人信用,最高可申请党群创业贷款30万元……

  独行快,众行远。在党群创业互助会的带动下,创业创新的星星之火在湖州广大农村逐渐扩展。截至目前,湖州市基层党员致富能人共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358家,农业龙头企业120家、创业服务基地356个,带动8万余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此外,还建立650万元的“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基金”,以创业项目扶持方式,从2015年起每年帮扶200户低收入党员群众脱贫致富。

  新形势下,党组织该如何增强战斗力,促发展、强服务?党群创业互助会是一个好载体。

  长兴县林城镇北汤村有村民2308人。2008年以前,该村交通闭塞、集体经济薄弱,是一个“七分田,三分水”的纯农业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元。2011年,村里建起了党群创业互助会,发展芦笋种植1500亩,每亩的年收益也从原来的6000元提高至1.8万元。

  村民汤满根与女儿相依为命,往昔日子过得拮据。加入村党群创业互助会后,他先帮村支书汪海浪管理大棚芦笋种植,每月收入2000元。一段时间后,他渐渐悟出门道,有了自立门户的想法。让他欣喜的是,汪海浪把自己的芦笋大棚转给他来种植。一来二去,年收入增加到5万元。脱贫致富后,汤满根的思想观念也有很大改变,不仅在村里拆迁工作中积极带头,还担任村保洁员,为打造美丽乡村做贡献。

  这两年,来自德清县新市镇的党员沈桂琴一直做围巾布料外加工,但由于场地有限,且没有生产设备,她只能在南浔等地找代加工点。“我想回家乡发展,一来我可以帮助更多的乡亲姊妹,二来可省去我两头奔波辛苦。”沈桂琴说,得知镇里成立了党群创业服务中心,她加入了其中的来料加工创业互助会。

  目前,德清县新市镇设立了果蔬种植、水产养殖、来料加工和电子商务4个创业互助会,在全市首推30万元以下党群创业信用贷款。2014年11月以来,已向43名会员发放创业贷款500万元,推介创业项目65项、开展创业技能培训65次。

  在一次次创业帮扶过程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凸显。6年来,湖州市在党群创业互助会带创能人中新发展党员358名,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100名,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 链接

全省扶贫好声音

  ●兰溪:来料加工担保贷款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服务扶贫大局中的独特作用,以来料加工担保贷款助力精准扶贫,经纪人结对帮扶贫困村促增收,开展“春蕾计划”、贫困妇女“两癌”普查救助工作等,紧紧围“消除4600”扶贫抓落实、抓推进,实现了扶贫工作与妇联工作互促共进。

  ●舟山:偏远小岛扶贫济困

  积极开展渔农村“扶贫济困、安老救孤”和“走遍千岛、温暖万家,关爱偏远小岛留守人群”等弱势群体贴心式特殊救助服务项目,每年赠送生活必需品实用生活设备。对全市渔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家庭60岁以上老人的开展生产帮扶、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亲情服务。2015年全市各级预算安排临时救助专项资金达2056.36万元。

  ●常山:农户异地搬迁增收

  针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行政村(自然村),通过实施异地搬迁工程,解决低收入农户转移再就业,使这部分低收入农户逐渐摆脱贫困。如芙蓉水库库区内部分行政村整村搬迁至经济条件较好的球川镇后,球川镇依托来料加工移民创业园,探索发展移民抱团增收模式,全镇现有来料加工点18家,吸纳周边移民900余人。

  ●缙云:万户家庭光伏发电

  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去年率先启动光伏扶贫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光伏贷”优惠政策,拟建“光伏助农示范村”18个,带动家庭光伏发电项目在全县开花,实现“万户家庭光伏发电”目标,促进农户稳定持续增收。确保到2017年如期完成“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目标任务。

  >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陈宏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央和省委提出的新要求。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符合群众要求、有自身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湖州的创业互助会,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出的一条值得充分肯定的道路。湖州的创业互助会起步较早、成效突出、制度化程度较高,形成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更为难得的是,创业互助会是推动扶贫帮困、创业创新和基层党建的综合性载体,融合了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克服了许多地方就党建抓党建、就发展抓发展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值得推广与借鉴。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党建 00019 致富路上不掉队 2016-01-14 浙江日报2016-01-1400009;浙江日报2016-01-1400011;浙江日报2016-01-1400014;浙江日报2016-01-1400010;浙江日报2016-01-1400016;浙江日报2016-01-1400024;浙江日报2016-01-1400025;浙江日报2016-01-1400034;浙江日报2016-01-1400035;浙江日报2016-01-1400012;浙江日报2016-01-1400013 2 2016年0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