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生态

临海推广规模养殖生态治污——

污水不外泄
沼气当燃料

  本报讯 (记者 斯信忠 通讯员 朱小兵 陈耿) 走进位于临海市白水洋镇的台州春法畜牧公司,没有看到污水横流现象,几乎闻不到什么臭味。该公司负责人林春法介绍说:“猪的所有粪尿都通过下水管道直通沼气池,保证了污水不外泄、污物不外排。”

  据了解,该公司为了达到生态循环养殖标准,将原计划年出栏两万头肉猪,改为现在的年出栏一万头,待各种设施条件跟上后,再扩大生猪养殖规模。

  据临海市农林局局长池健介绍,目前该市共有38个省(部)级畜牧生态规模养殖场(小区),规模和数量居台州首位、全省前列。

  临海市是畜牧业大市,年生猪出栏量约为20万头。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该市通过实施“畜禽生态养殖推进工程”,积极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生态养殖的新路,即各大养殖基地建立沼气池,保证污水不外泄、污物不外排,再利用沼气当燃料、沼液当肥料等进行综合循环利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为了做好生态养殖工作,临海在台州率先出台《临海市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计划到2020年,生猪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率由2013年的25%提高到40%,家禽存栏2000只以上规模率由2013年的94.5%提升到97%;通过推广农牧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同时,编制出台《关于加快乡村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畜牧养殖。

  至今,临海已建立现代化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并新增畜禽排泄物生态消纳用地4.2万亩,还在杜桥、上盘两镇创建以“农牧对接”为重点的2.9万亩省级现代循环农业样板示范区,以着力推进全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做好生猪生态养殖,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保证环境不受污染。


浙江日报 生态 00007 污水不外泄
沼气当燃料
2016-01-14 4311300 2 2016年0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