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硅谷创业实验室主任郑刚——
高校创业教育向斯坦福学什么
本报记者 陈佳莹
[专家观点]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硅谷创业实验室主任郑刚——
高校创业教育向斯坦福学什么
本报记者 陈佳莹
“国外实践表明,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面对近年来方兴未艾的高校创业教育,和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下的创新创业浪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硅谷创业实验室主任、创业研究所副所长郑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毋庸置疑,近年来,浙大在探索创业创新教育之路上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创办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出台全国首批支持学生休学创业政策,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浙大微创业联盟、未来企业家俱乐部等学生创新创业组织成为创业团队最活跃的园地;浙大e-works创业实验室、紫金创业元空间等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次第兴起,助力学生筑梦圆梦……
“然而与斯坦福大学、MIT等国外顶尖创业型大学相比,浙大创业教育任重道远,总体上仍处在起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称之为创业教育1.0阶段,须向创业教育2.0阶段加快迈进。”郑刚说。
那么,何为高校创业教育2.0阶段?郑刚认为,在2.0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应上升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层面,受益人群从少数创业精英拓展到大众化的全校师生群体;创业课程需从未成体系的零星特色课完善为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此外,创业教育2.0还应体现出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变化,如更强调基于创新的创业(科技创业、知识创业)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导向创业教学模式。“斯坦福大学、MIT等著名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已走向大众化、尖端化。”郑刚举例道,斯坦福提供全校性的创业教育,最突出的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各有数十门创业相关课程,此外医学院、教育学院等也根据各自特色开设诸如《教育中的商业机会》、《生物革新:需要发现与观念创新》等创业课程,无论学生从事哪一方面的研究,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
“2.0时代更重要的还在于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郑刚看来,一个有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至少应该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战略与指导方针、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载体(基础设施、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实践系列活动等方面,涵盖创意、创造、创新、创业、创投、创富等完整创新创业生态环节。如此,才能在培养大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让大学生、校友创业企业和创业活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并以校友设立天使基金、开设创业课程等多种形式反哺高校的创业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未来浙大应从学校层面将创业资源整合起来,为浙大师生、浙江以及世界范围内与浙大创业有关的人员和组织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产生网络协同效应。”郑刚表示,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完善起来后,热腾腾的创业氛围将会自然演化而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像热带雨林一样,强调雨水、土壤、空气、生物的多样性,在健康的生态系统下,让各类动植物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得以自在施展。“只有这样,高校创业教育才能避免‘昙花一现’,获得可持续的、可裨益社会的创业‘收成’。”郑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