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深读

黄岩:稻田里
吹来“德米特风”

  本报见习记者 丁珊 区委报道组 周薇薇

  深冬的浙江大地,万物蛰伏。而记者在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的中德农场采访时发现,这里的稻田充溢着勃勃生机,郁郁葱葱的青色小苗正隐藏在稻茬之间,周边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像。

  “这些都是绿肥,有紫云英、黑麦草、三叶草,不仅可以帮助土壤松土,新年开春时通过还田,将使得土壤更为肥沃。”农场主李锦波蹲在田头说,通过种植绿肥,300多亩土壤正在进行再生,他们把这一过程通俗地称为“养地”,这也是德米特准则所推崇的耕作方式。

  “德米特”,这个新潮且洋气的名字源于西欧,被视为有机农业的最高标准体系,提倡通过活力农耕重建自然资源,让食物归于有机与健康。在李锦波看来,这种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耕作方式,其实是对祖辈传统农耕方式的复原。

  漫步在农场,只听犬吠宅院,鸡鸣梨园,到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里边种着水果、蔬菜、水稻,再根据农作物的规模配套养殖鸡、黄牛、蜜蜂、绵羊等6种动物。每种动植物都处于循环链的一环,各负使命,各谋其职。以土壤作为起点,生长出的绿肥不仅可以作为黄牛、绵羊的口粮,圈舍的垫子;还可以在开春季节重新翻回土壤作为堆肥,从而让土壤肥沃,为来年更好的收成做好准备。

  在生物动力堆肥制作场,正矗立着四五座高1米的“小山”。消化完绿肥后,黄牛、绵羊等动物生产的粪便被送到这里来发酵处理,发酵成熟后将作为肥料还田。李锦波在一旁解释:“黄牛排出的粪便通过冬天的发酵后成为腐殖质,牛粪里的蚯蚓卵回归到泥土进行孵化,可以变成松土的好帮手。”

  住在移动鸡舍里的母鸡,每天放养到不同的地块,帮助除虫;农场分布的6个蜂箱的蜜蜂,则承担整个区域的花粉传播;就连人产生的厨余垃圾,也成为100多头香猪的食物……在中德农场,这样的循环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大自然的法则下环环相扣,互依互存。

  在食品安全危机频频发生的当今,“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有机蔬菜成为都市人追捧的热词,新鲜和安全的食物变得尤为珍贵。李锦波说,土壤给予人类食物,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为此,他在3年前将自己经营十多年的企业交付给职业经理人,像真正的农民一样与土地相存相依,进行了3年不见经济效益的“土壤试验”。

  让李锦波引以为豪的是,最近,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评定,农场种植的蔬菜已经通过欧盟有机认证,这意味着农场生产的蔬菜和粮食,出口欧洲可以直接免检。现在,从李锦波农场订制蔬菜、鸡蛋、有机油的客户已有150多户,很多客户反馈说:“你种植的蔬菜有股甜甜的小时候的味道。”

  如今,周边村落的很多村民,也从原本的“看热闹”变成“赶热闹”,纷纷开始学习尝试有机种植,与触手可及的经济效益相比,这是李锦波更希望看到的欣喜变化。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深读 00019 黄岩:稻田里
吹来“德米特风”
2016-01-12 4241425 2 2016年0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