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环球周刊

开年第一周,世界不平静

  德国西部城市科隆跨年夜发生近百起针对女性的性侵和抢劫案,沙特和伊朗两个中东大国突然“撕破脸”断绝外交关系,朝鲜“平地一声雷”宣布成功进行氢弹试验,法国巴黎、美国费城、利比亚军营接连出现恐怖袭击事件……

  新年第一周,这个世界接踵上演了如此多的“坏消息”,预示着2016年,也许又将迎来不平静的一年。

开年第一周,世界不平静

  肖国强

  旧岁远去,新岁降临。在2016年的第一周,当辞旧迎新的钟声才刚刚远去,人们却依然发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依然很不太平——

  先是德国西部城市科隆跨年夜发生近百起针对女性的性侵和抢劫案、部分嫌犯确定为难民,接着是沙特和伊朗两个中东大国突然“撕破脸”断绝外交关系引发连锁反应,之后是朝鲜“平地一声雷”宣布成功进行氢弹试验引发世界忧虑,然后是法国巴黎、美国费城、利比亚军营接连出现的恐怖袭击事件……

  短短几天之内,这个世界接踵上演了如此多的“坏消息”,预示着2016年,也许又将迎来不平静的一年。

  (一)2016跨年夜科隆大规模性侵案,或许将成为压倒默克尔难民政策的最后一根稻草。

  “默克尔,你在干嘛?这太恐怖了!”这是科隆大规模性侵案发生之后,一名示威者5日在科隆举着的抗议标语。

  新年伊始,难民再度成为了德国乃至欧洲的主角。只是这一次,他们不是被怜悯的对象,而是成了被质疑和受抨击的群体。

  据报道,2016跨年夜当晚,大约1000名男性聚集在科隆主火车站站前的广场上醉酒寻衅。其中一些男子三五成群,盯上目标后,将女性团团围住,而后实施性侵或抢劫。科隆警方接到的约170起相关报案中,大部分案件涉及性侵。此外,汉堡、杜塞尔多夫等德国城市的警方近日也接到类似报案。

  德国当局一开始宣称,尚无“确凿证据”证明涉案男子是去年涌入德国的中东和北非难民,但经过几天的紧张调查之后,德国内政部1月8日表示,德国警方已确定31名与科隆跨年夜抢劫、性侵案有关的嫌疑人。德国联邦警察局已查明这31名嫌疑人的姓名,其中18人是避难申请者。

  随着案情逐渐公开,德国民众和民众均把矛头指向难民,并对向难民打开大门的默克尔口诛笔伐,指责默克尔的难民政策。重压之下,德国司法部长、内政部长也纷纷表示,一旦查明外国难民参与制造科隆跨年夜性侵抢劫案,德方“有可能”把这些难民驱逐出境。

  这一案件,给本就为难民问题焦头烂额的德国增添了迷茫、愤怒甚至恐慌,整个欧洲也再添愁云。德国国内一直存在接纳难民可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论调。去年11月法国巴黎恐袭案发生后,一些欧洲媒体和民众就指认凶手混在难民队伍中进入欧洲,把难民问题推上风口浪尖。此次大规模性侵案爆发后,默克尔政府又给反对者增添了更大的口实,德国政府今后接纳和救助难民的政策也将遇到更多的阻力。

  更令人忧心的是,德国是欧洲应对难民危机的“顶梁柱”,之前也身体力行并一再呼吁欧洲各国共同出力接纳难民。如果这一次,德国不能处理好难民问题,导致难民政策收紧甚至向难民关上大门,欧洲的难民政策必将更加排外和保守。

  而一旦难民问题解决不好,欧洲的2016也注定踏实不了。

  (二)巴黎《沙尔利周刊》恐袭案一周年之际,法国巴黎、美国费城、利比亚军营同一天出现的恐袭事件表明,新的一年全球反恐形势仍将十分严峻。

  一阵枪响,编辑部11条无辜生命消逝。这是去年1月7日巴黎讽刺杂志《沙尔利周刊》恐怖袭击惨案的真实场景,也是让世界为之震惊的惨痛噩梦。

  一年之后的同一天,法国总统奥朗德7日上午在巴黎警察总局发表讲话,纪念《沙尔利周刊》遭受恐怖袭击一周年。与此同时,一名男子呼喊着宗教口号,持刀冲向巴黎第18区一警察局,身上疑似穿着炸弹背心,警察警告无效后当场将其击毙。

  仿佛如巧合一般,也是在这一天,类似的恐怖袭击事件也分别在美国费城、利比亚军营上演。

  7日晚,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一名自称效忠“伊斯兰国”的30岁男子,在费城街道上叫停一辆警车并向车内的警察杰西·哈特尼特开枪射击,共开至少13枪。哈特尼特立即还击,至少击中凶手3次。之后,袭击者在逃跑途中被警方抓获,哈特尼特严重受伤;

  在利比亚,一名袭击者7日驾驶一辆油罐车闯入利比亚西部城市兹利坦海岸警卫队一处训练营地,当场引爆炸弹,导致7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当天,“伊斯兰国”在利比亚的分支通过社交网站承认制造了这次袭击……

  接连出现的恐袭事件表明,新的一年里全球反恐形势仍将十分严峻。让噩梦不再来,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心愿。人们注意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多国领导人不约而同地将打击恐怖主义列为新年的首要意愿之一。法国总统奥朗德强调,与恐怖主义的战斗“仍未结束”,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纷纷向恐怖主义宣战,尼日利亚、喀麦隆承诺“不惜一切代价”打击“博科圣地”等极端组织……不难发现,世界各国今年对反恐的重视实为近年来所罕见。

  诚然,以“伊斯兰国”为首的恐怖主义势力扩张的背后,交织着宗教极端思想蔓延、地缘政治利益博弈、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等多层问题。但正如美国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哈佛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所指出,虽然承认现实非常痛苦,但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为“伊斯兰国”迅速壮大创造条件负有重大责任。

  多年来,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东国家的军事干预不仅限于叙利亚,还包括伊拉克、利比亚、黎巴嫩等,这些外来干预使这些国家的乱局和矛盾不断加深,为“伊斯兰国”等恐怖势力提供了崛起的土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反恐战争长达十几年,而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却愈演愈烈,这足以证明这些国家反恐政策的彻底失败。

  新的一年里,反恐任务仍然任重道远。西方大国只有减少私心、诚心合作,与世界各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反恐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新的一年里,以沙伊交恶为始,中东局势的发展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地区和解之路愈发艰难。

  欧洲不省心,中东也没“消停”。刚一开年,中东局势便再生变数。因沙特驻伊朗大使馆遭到冲击,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3日宣布断绝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之后,据伊朗国家电视台1月7日报道,由沙特领导的多国联军在对也门首都萨那的空袭中,击中了伊朗驻也门使馆,造成馆舍损伤,多名伊朗外交人员在空袭中受伤。

  从表面上看,沙伊交恶的直接导火索是两国近日间爆发的激烈冲突。沙特司法机关2日处决了47名犯有恐怖主义罪行的囚犯,其中包括知名什叶派教士奈米尔,引发伊朗国内什叶派民众强烈抗议。1月2日晚,伊朗示威者冲击沙特驻伊朗大使馆,打砸使馆门窗并纵火焚烧使馆部分楼体。

  但追溯历史便会发现,作为中东分别代表逊尼派和什叶派利益的地区大国,沙特和伊朗长期以来互为对手,在多个问题上立场相左,例如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和也门冲突等。此番断交,正是多年积怨的一次大爆发。

  如果是两个普通国家,断交与否自然无伤大雅。但沙伊作为地区大国,两国关系的骤然紧张,无疑将加剧地区局势动荡。

  首先,双方关系的恶化将导致地区教派矛盾升级。在沙特与伊朗宣布断交后,巴林、苏丹等沙特“盟国”随即宣布与伊朗断交,阿联酋、卡塔尔也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而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政府则对伊朗表示同情或支持。各国或相关政治实体在教派冲突中选边站队无疑会令地区局势有恶化的风险。其次,国际社会对于叙利亚问题解决的努力或将受到影响。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刊文指出,沙特与伊朗的紧张关系将对国际社会就叙利亚局势展开的新一轮外交努力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危及拟于本月晚些时候在日内瓦召开的叙各派和谈。最后,沙伊恶化还将为地区反恐努力埋下阴影。地区局势的恶化使“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得到喘息机会,恐怖主义势力趁乱坐大,不利于世界反恐努力。

  可以预见,新的一年里,以沙伊交恶为始,中东局势的发展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地区和解之路愈发艰难。

  (四)新年世界所发生的种种危机,当前世界诸多问题,根源在于国际秩序的失调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失灵。

  现实是历史的投影。

  盘点新年一周来世界所发生的种种危机,难民问题、恐怖袭击、教派争斗、地区冲突,连同朝鲜核试验等诸多问题,都能在过往的历史中找到投影,一切仿如昨日重现。

  而再往深处看,当前世界诸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不同宗教、种族、国家之间的割裂、冲突,背后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大国角力的身影,亦在于国际秩序的失调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失灵。

  窥一斑而见全豹。可以预见,新的一年里,世界将依然在各国的碰撞与磨合中辗转前行,历史的道路依然会“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人类能否从历史的投影里打捞智慧,某些大国能否不再沉迷于国与国的“缠斗”、沉迷于霸权迷梦之中,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将向何方演进,关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我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但要让这样的梦想成真,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因为,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浙江日报 环球周刊 00017 开年第一周,世界不平静 2016-01-11 浙江日报2016-01-1100007;4310799 2 2016年01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