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经济

“不搞大开发”也能大发展

  刘刚

  “大开发才能大发展”的观念可以休矣!

  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针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立下了这样一条绿色发展的铁规:“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条规矩,看似“出乎意料”,实则“情理之中”。

  “出乎意料”在于,对不少市场人士而言,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充满了巨大经济想象空间的国家战略,按照传统思路,如是能级的国家战略推出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开发大建设,立刻就会让人联想起工地、项目、投资、产业、要素等等,迅速就能在资本市场掀起相关板块的风起云涌,足以让各路资本和企业血脉贲张。因此,“不搞大开发”的规矩一出,自然就不免让观察家们有些“意外”。

  “情理之中”则是因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完全体现了“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可以说,这次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确立的发展原则、内容、要求,充分体现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要求,按照这些新发展理念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这一中华民族母亲河,必将为她的子孙们创造新的福祉。

  但是,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发展;共抓大保护,本身也就是发展。今年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之年,对浙江、浙商而言,当下首先是要认认真真学习理解领会习总书记讲话,吃透精神,外化于行,以此为准星,定位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战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经典阐述,也是理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义所在。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拥有独特生态系统的长江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对这样一个历史底蕴、现实地位、人文生态价值如此重要的区域带,如果还搞粗放型的大开发大建设,那么不仅会加重已经存在的严峻生态环境形势,还会产生新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诸多经济顽疾。换言之,到最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都免不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恰恰是在理解这一点上,浙江有着明显的理念先发优势。众所周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就是在浙江安吉提出来的。这些年来,从生态省、美丽乡村建设到“五水共治”、“两美”浙江等等,浙江在实践总书记这一科学论断的道路上,一抓到底,步步深入。因此,在参与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进程中,浙江、浙商完全有条件“别具慧眼”,找到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绿色方式。

  举例而言,浙江环保产业已经颇具气象,是浙江七大万亿产业之一,总量和水平目前都位居全国前列。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已经明确,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都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将大力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这显然是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浙江不仅可以分享这些年来在环境治理——如“五水共治”上的有益经验,还有足够产业实力参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修复。慈溪“沁园”是国内水处理行业的骨干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就表示,此次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让他非常兴奋,他看到了环保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

  不仅是环保产业,浙商行遍天下,浙江资本独步全国。而座谈会提出,要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作为协调协同发展重点,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建设现代产业走廊。把推动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抓手,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这无疑为浙商、浙江资本打开了新的更大发展空间。当然,简单的产业转移或扩张的思路已经不合时宜,而应按照建设“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以自身产业升级带动长江经济带相关区域的发展。做不到这一点,面对长江经济带已经敞开的机遇大门,恐怕也就不得其门而入了。

  但凡国家战略,必关乎国运全局。新常态下,面对中国经济更多依靠内需驱动的动力调整趋势,覆盖全国11个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40%的长江经济带,扮演着格外重要的战略角色。某种意义上而言,这里还是我国经济未来最大的战略腹地和回旋空间。拥抱长江经济带,浙商、浙江正当其时。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共赢一江水。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5 “不搞大开发”也能大发展 2016-01-09 4310728 2 2016年01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