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再次“熔断”!A股昨开盘29分钟后即告休市

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还发布大股东减持若干规定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记者 赵晓辉 许晟)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7日晚间宣布,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就此表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

  他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邓舸说,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他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再次“熔断”!A股昨开盘29分钟后即告休市

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还发布大股东减持若干规定

  本报杭州1月7日讯 (记者 袁华明 章卉) 1月7日,沪深300指数开盘后仅12分钟大跌逾5%,触发熔断,三大交易所暂停交易15分钟。9时57分起恢复交易后,沪深300直线持续下探,很快触及7%的熔断线,A股再度提前收盘。

  这也是继周一(1月4日)后,又一个因为“熔断”提前休市的交易日。何以在4个交易日内2天触发熔断机制。一周内两次熔断,股市到底怎么了?“熔断”会不会成为今后的常态?

  1月7日晚间,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消息发布后,迅即被网友广泛转发评论。网友“坏先森biteyour”的观点代表了比较理性的意见——“对于这次证监会决定,还是感到非常欣慰的,这也是进步的一个表现,希望以后在推出新政策之前,仔细衡量一下,不能纸上谈兵,一颗小石头就能激起千层浪,小心谨慎为妥。”

  证监会火速发布减持新规

  减持规定要求,“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较之第一次触发熔断,网民千呼万唤,证监会次日开盘前才发声。1月7日监管层的反应可谓神速。

  上午11点许,证监会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同时推送了证监会2016年的1号公告。证监会的这条最新微博刚更新,网民们就纷纷自发前去留言慰问。

  2015年,中国股市出现非理性下跌,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证监会于2015年7月8日发布证监会公告〔2015〕18号,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行为进行约束。按照半年时间限定,18号文将于1月8日到期。

  为避免18号文到期后出现减持高峰,实现监管政策的有效衔接,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证监会出台了此次减持股份行为的长效机制。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规定设置预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对之前沪深交易所的不同规则进行统一。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按照这个规定,自1月9日新规正式实施后,首单大股东减持行为应该发生在2月后。

  减持规定要求,“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该负责人解释,之所以选取1%,是基于原法律法规下形成的历史数据。据2014年至2015年6月底,沪深交易所通过竞价系统实际减持的数据显示,三个月中减持不超1%,相当于77%的股份受到制约,这意味着此前市场普遍担心的二级市场“减持潮”或将不会出现。

  同时,为了保障大股东转让股份的权利,减持规定除了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设置减持比例外,还对其保留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减持途径。

  连续触发熔断机制,交易所也坐不住了。

  市场关注到7日市场熔断后指数跌幅与熔断阈值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上交所回应称,7日上午9:42:39和9:58:42,沪深300指数分别触及5%和7%跌幅阈值,按照上交所交易规则,指数在触及阈值后即启动熔断。

  因沪深300指数由两个市场的股票构成,指数合成计算和指数行情传输需要时间,同时交易系统完成暂停交易处理需要耗时,其间市场仍有部分交易,两次熔断启动后分别至9:43:02和9:59:09还有成交。当完全熔断时,第一次的指数实际跌幅为5.38%,第二次指数实际跌幅为7.21%。

  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

  也在经历“供给侧改革”

  只要你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对企业有信心,好的标的就坚定持有,做长远投资,不会吃亏的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潘毅刚认为,资本市场也在经历一轮制度的供给侧改革。资本市场正处于调整期,投资者对市场调整从不适应到适应有个不断优化调适的过程。

  “蓝筹股的价格已经比较低了,可投资者还是一味恐慌,这其实是信心的缺乏。”他认为从长远看,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朝好的方向在发展。大家应该对制度建设有信心。

  潘毅刚认为,股市未来资本市场晴雨表的功能会显现出来。长期看好和短期投机之间有个平衡。大家不要只闷头追求逐利机会,而忽视了公司本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6年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犹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只要你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对企业有信心,好的标的就坚定持有,做长远投资,不会吃亏的。

  “股市这几年跟经济形势其实是有所脱节的。”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卓勇良说。卓勇良认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时期,股市并不总是实体经济晴雨表,至少当下经济并没有像股市表现得那么悲观。

  他最近分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利润数据。41个行业中,去掉11个亏损行业,还有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多达10%左右。而那些亏损的行业,之所以亏损有的是因为全球大宗原材料暴跌,有的是因为投资下滑导致需求不足,还有是因为房地产周期性的购买力下降。

  “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国民经济分配从原来向资本倾斜,现在转变向劳动倾斜。2011年至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比GDP快1.2个百分点,利润增长则从30%以上下滑到2%以下。这样一来,企业日子当然不好过。但老百姓的消费依然保持在一定水准,没有大幅下滑。从这点而言,经济形势并不是整体不行,消费依然坚挺,工业的30个行业还过得去,服务业增长有所加快。”

  卓勇良说,从宏观经济走势看,继续下行可能性并不大。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5个月保持稳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去年10月以来连续两个月保持上升。另外投资同比增速并未继续下滑,民间投资增速出现稳定,而且去年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10月份上升0.6个百分点。这些情况都在表明,当前宏观经济走势正呈现筑底企稳的态势。

  熔断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周之内两次熔断,说明熔断制度本身是有缺陷的,应该进一步完善

  “早点出多好”。中午11时42分,杭城资深证券界人士钱向劲在其个人微信上转发了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

  他之所以发出如此的感慨,是因为早上开盘前,就不断有客户来问“证监会关于减持的新规定有没有出?”

  眼看着市场最为担忧的限售股解禁大潮8日就要到,投资者的心情非常焦急。而证监会在早上开盘前依然按兵不动,在触发熔断点后的15分钟内鸦雀无声。“非常可惜,错过了好的时机。迫在眉睫时,有些工作如果做在前面,效果会好很多,大家的压力就能缓解不少,市场的恐慌情绪不会那么大。”钱向劲说。

  此外,外围情况也不乐观,全球股市下挫,包括日经和香港恒生等在内的亚太主要股市指数也多数下跌。钱向劲说,这样的情形下A股很难独善其身。

  “金融市场最怕没有流动性,特别是高估严重的市场。熔断等于加速股灾的形成。没有流动性,对于金融机构是致命性的,一旦遇到大规模赎回,又卖不出,后果非常严重!”著名私募但斌的这条微博得到了诸多网友的力挺。“熔断机制本身也会引发恐慌性抛盘。” 东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郭峰认为,一周之内两次熔断,说明熔断制度本身是有缺陷的,应该引起反思和进一步完善。

  钱向劲说,监管层在实施熔断机制前,对于制度架构、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以及及时、公开并且全面的信息披露等这些因素的考虑或许并不足够充分,这对于市场的暴跌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熔断的阈值定在5至7值得商榷。第一道阀设在5,开始冷静期是可以的,后面不应该锁死。这样想抛的人可以抛,市场就不会被恐慌情绪笼罩。我国的资本市场主体还是中小投资者,又是T+1,又是涨停板,制度叠加过程中会产生另一种效应。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2016-01-08 浙江日报2016-01-0800009;4310034;4309783 2 2016年01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