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优化结构是真功

——二论扩大有效投资

  本报评论员

  扩大有效投资,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这就要保持好有效投资的强度与深度,提高投资有效性、针对性,在促进供给与需求对接、投资与消费衔接、项目与民生连接上,取得更大突破。

  加大“创新驱动”投资。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现阶段,我省创新型投资还不够多、针对性还不够强,应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投入,做优做强创新平台。抓特色小镇投入,继续创新和完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聚焦七大万亿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深化建设一批以高端制造、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创新型特色小镇。抓研发投入,抢抓国家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等机遇,加大财政激励力度,提高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增长。抓科创大平台投入,围绕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各类科技城、各种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和科技大市场,加大配套设施投入,加快金融、人才等要素集聚,打造浙江“硅谷”。

  加大“产业升级”投资。按照“产业政策要准”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政府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深度融合,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确保产业转型升级投资氛围更浓、效果更好、结构更优。突出七大万亿产业,结合实施“互联网+”“浙江制造”等行动计划,精准聚焦大数据、云计算、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细分行业,加大产业投资。突出工业技改投入,积极落实国家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进一步提升浙江制造水平。突出“大好高”项目,落实好国家加快推进相关产业兼并重组等政策,进一步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争取单个项目投资总量、投资强度、亩均产出有质的提高,引领我省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补齐短板”投资。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聚焦短板、加大投入,推动各领域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铁路“八八计划”、市域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工程”、核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增加生态环保投入,重点围绕“五水共治”“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推进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生态修复等项目投资增长。增加新型城市化投入,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地下管网等设施投入,切实解决交通拥堵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普惠发展成果,加大城镇功能提升投资。

  胸中有丘壑,落子如有神。站在“十三五”开局的重要当口,扩大有效投资,符合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保供给的发展需求。精当布局、精准发力、精确收效,必将创造澎湃的发展新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进阶图景。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优化结构是真功 2016-01-07 4240787 2 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