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邀你为2016为民办实事项目投票——
十大实事,怎么选
本报记者 吕玥
核心提示:
眼下,省政府通过网络广泛征集201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已经是我省第二次通过网络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从意见征集,到网络投票,再到最后实施、审定,细数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诞生的全过程,无疑是一次发扬民主、反映民意的生动历程。
本报记者 吕玥
上网5天吸引3万多人次参与投票,平均每天6000票,新年伊始,什么事让这么多人关注?那必须是省长亲自张罗吆喝的事情了。
2015年12月28日,省长李强向全省5500多万群众发出答谢信,感谢在过去两个多月里,大家对省政务服务网征求2016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支持和响应,并表示已初步筛选出16个民生实事项目,请大家再次投票选出10项。
截至记者1月6日18时发稿,全省已有9万多位网友热情帮省长“安排”了2016年省政府要做的十方面民生实事。
村里的环境变好了,企业退休员工的养老金提高了,越来越多人用上了医保“一卡通”……每一年,全省群众都能切切实实感受到社会民生福祉在逐步提升,但说起有关“民生实事”出炉的前因后果,许多人仍一头雾水。这么紧要的事情,到底是怎么来的?关系纳税人真金白银的事情,怎么保证全省人民都提了意见建议?大家提的意见都管用吗?那么,就让小记趁此次省政府民生实事网络海选掀起的热潮,帮你打听梳理一番。
这一票,
传递公民意志
冬日午后,略有空闲。看到微信朋友圈里的转发,杭州富阳区常安镇吉庆农庄负责人倪庆凤点开浙江政务服务网“2016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投票页面,郑重选下自己心目中的十方面民生实事。
“我们基层老百姓也对省政府的决定说得上话了。”投完票,倪庆凤觉得这种参与感很棒。她告诉记者,自己承包荒山办农庄已经16年,感触最深的无疑是一个地方的网络、交通发达程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是这种感同身受,她最先在备选项中勾选了“实施农村惠民交通工程”和“加快电商服务网络建设”这两项。
不过兴奋之余,倪庆凤也有一个疑问:民生实事涉及方方面面,为什么省政府提供给大家的候选项是16个?这不是倪庆凤一个人的困惑。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在热情投身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之余,也迫切想要知道这些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到底是怎么选出来的。
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省政府研究室相关负责人。
“事实上,当大家看到这16个备选项时,它们已经历了一番被李强省长称为‘初步筛选’的过程。”他告诉记者,“十方面民生实事评选工作是在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下进行的。”早在2015年10月20日,省政府组织班子开展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之际,李强省长就在省政务服务网上发布了一封《致全省人民的公开信》,表示“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
“这并非说说而已。”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15年12月22日网络意见征集工作结束,省政务服务网共收到数千条网友的意见建议。“我们把它们都打印出来,大概有这么一刀厚。”这位负责人比划了一个近5厘米宽的手势。
接下来,一个工作量巨大的分拣过程便开始了。工作人员会根据相近合并归类、覆盖基本民生、可操作能实施的原则,把网友提出的所有意见一条条仔细阅览,最后整理出20方面民生实事,再由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讨论,确定16个候选项目。
等这16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终于向大家揭开面纱,再回过头看,网友们当时提的意见有没有被采用,马上就一清二楚了。
记者打开浙江政务服务网“已收到的建议”栏目看到,最后提交页面上的建议有来自温岭乡镇的一位普通市民,表示自己“工作在城市,生活在乡镇,上下班都是自驾,不是不愿意坐公交,只是现在城乡公交费钱费时,希望改进”。有一名杭州退休老者提出,“领导可以让我们吃上放心食品吗”;还有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盼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帮忙解决子女的就学难题”……这些诉求,几乎都在备选的16项民生实事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如此高重合度的意见吸纳,让人不禁联想到去年我省首次通过网络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时,李强省长在公开信里所说:“您的选择,将影响并最终决定政府的选择。”“您的一票,将传递一个公民的意志。”——现在看来,此言不虚。
而在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看来,民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民众自己最了解,让他们来给政府工作“点菜”,是打造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有益举措。
据相关人士透露,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十项民生实事排序,几乎由网友投票数决定。以2015年为例,位列第一的“加大雾霾治理力度”得票数高达122565张,高出第二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第三名“水环境治理” 均有1万余票。
每一步,
都是民意补缺
眼下,数以万计的网友正热情帮省长“安排”2016年省政府要做的民生实事。而这个参与数,在2015年是21万余人。
前段时间已在网上投票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四学生郑繁韬提出疑问:网民不能代表全部人民,如何保证那部分不能也不会上网的公众也能发表意见,让政府听到声音呢?
对此,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网友意见整理到最后成为铅字版的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其实还会进行很多听取意见的环节。
比如一开始的意见听取对象,就不会仅仅局限于网民。以2015年民生实事意见征集为例,除了通过网上收集的7000多条热心留言和中肯建议外,不少省人大代表、市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也回信提出了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建议。
而在归纳梳理出20方面民生实事后,省政府还会专门召开一次“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工作部署会议,让省级有关部门对这20项实事的内容和目标任务,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一环节看起来虽是问计于“政府”,实际上也是一个民意补缺的过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残联负责人今年就提出这样一条建议,希望增加“建立对困难残疾人实行生活补贴、对重度残疾人实行护理补贴制度”。这一建议的直接受益者,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不会上网的群体。
而根据省级有关部门的反馈意见,并经省政府各位副秘书长审核把关、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讨论,16个项目最终被列入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实事候选项。
从20项到16项,再从16项到10项,有不少人关心:“既然一开始备选的民生实事有20项,最后由网民投票保留只能是10项,那么过程中落选的10项是不是就不做了?”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当然不是。据介绍,这些方面的实事,都是群众反映意见比较集中的事项,就算最后没有写到十方面民生实事中,还是会被政府工作报告所采纳,作为省政府今年将要发力的方向。
网友投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十大民生实事最终出炉。有关人士表示,此后包括今年1月底召开的省两会上,省政府领导还会继续广泛征求各方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都会就民生实事发表意见。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印发到代表委员手中,到最后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都会有几十处修改,其中就包括十方面民生实事。”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以2015年为例,在第一项“加大雾霾治理力度”,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增加做好油品升级相关工作这一条,最后体现在最终版的十方面民生实事中。
抓落实,
才是最终检验
群众的意见到底管不管用,民生实事最后办得怎么样,无疑是终极检验。
为保障每方面民生实事落到实处,每年,省政府办公厅都会牵头将任务分解交办,并由各牵头单位抓紧拟定具体计划,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同时大力跟进督办。
放眼全省上下,对十项民生实事的监察和督促可谓“无处不在”。
以2015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中提到的“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例,这一项目具体由省民政厅承担,共有“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8万张,建设护理型床位1.5万张,新建5000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三大目标。
“其中,建设1.5万张护理型床位相对较难。”省民政厅社会福利与老年服务处副处长贾纪刚告诉记者,虽然省一级财政对民办养老机构增加每张护理型床位的补贴达到6000元,各市县还会给予配套资金,有的地方增加一张床位能够拿到2万余元补贴,但因为养老产业初期投入成本大、回收周期长,不少民间资本还是不愿进入,需要各级政府想办法鼓励动员,狠抓工作落实。
为推进这一目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省民政厅花了不少力气。去年初领了任务后,厅里专门开设培训班,对基层工作进行培训指导;6月由厅领导带队,分10组前往各地市督察进度,并到县里抽查;10月份,又开了一次工作推进会;两个月后,厅领导又各自带了10个组深入基层督察。此外,省民政厅还建立起一套信息系统,由各地市每季度上报工作进度,再由相关部门下基层督察。
不光接受省级相关部门的督促,各地市还会在每年年中和年末,迎来省领导带队的省政府督察组,其中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正是在这样的层层推进下,截至2015年12月底,我省已建设护理型床位2.4万张,大大超过预定目标。这一结果,最终将在今年的省两会中接受省人大的审议决定。
“从‘海选’实事开始,不难看出,其实政府民生实事的整个出台办理过程,都在尽可能体现群众的意愿。”有关专家指出,但相对于全省5500万常住人口的基数,目前参与到民生实事投票中的人群还不是很多。政府部门如何更广泛地开门办事,更好地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依然任重道远。
此外,亦有不少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指出,十方面民生实事民意基础厚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值得有关部门慎重考虑。
多年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高地社区党委书记施雪龙就曾表示,为保证各项民生实事顺利完成,有关部门要重视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例如,在雾霾治理过程中,不要忽视建筑工地的扬尘污染。
而温岭市海上民间救助站负责人郭文标则指出,民生实事的实施必须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出发,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少地方筹办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但少数地方硬件设施缺乏、人员不足,为完成任务而疲于应付。“十方面民生实事,来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真正办好办实,老百姓才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