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要票房,更要有担当
林上军
一个民族的前进,不能没有崇高精神的鼓舞。但愿当大家欢庆某一部电影获得了几亿、几十亿的票房时,这部影片也能让观众获得崇高的精神享受
电影要票房,更要有担当
林上军
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440亿元,同比增长48.7%,国产片市场份额逾六成。新年到来之际,看到这个数字,不禁想起2010年,一次收看贵州电视台《论道》栏目时,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曾预测,中国电影票房很快会突破百亿。如今,仅用5年时间,中国电影票房就轻松突破400亿。
2015年,全国影院新增银幕8035块,平均每天增加22块;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2.6亿,比上年增长51.08%。
正如广播的重生、诗歌的复兴一样,当物质消费达到一定层次,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自然增长,一个新的文化消费时代正在降临,而电影产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据电影大数据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19~35岁的年轻观众已成为中国影院观众的主要人群,占所有影院观众的85.9%。这一数据表明,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逐渐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支撑着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
关于电影消费激增的一系列数据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在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方面,正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稍微上年纪的人们,应该记得电影《庐山恋》中张瑜在郭凯敏的脸颊上留下轻轻一吻,此吻被誉为“经典一吻”。自此,中国人在大银幕上迎来他们心中久违的浪漫爱情,《庐山恋》也成为当时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转眼再看现在的电影,不要说吻戏,大尺度的激情戏似乎都见多不怪,这背后不能不说,有所谓的票房在作怪。
电影对于人们的道德判断力、道德荣誉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年轻人的价值思维、文化修养引导起着重要作用。电影工作者,不仅要向票房看齐,更应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担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义不容辞。
不久前,笔者参加机关党工委组织观看主旋律纪实影片——《兰辉》,影片真实勾勒出一个忘我工作、务实进取、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北川原副县长兰辉的崇高形象。看完后,深感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也就在当时,另一部娱乐影片也在热播,观者云集,但许多人看后表示并不值得一看。论票房,《兰辉》自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是因为《兰辉》拍得没它好吗?未必,说白了,这就是宣传造势的厉害。
主旋律影片也可以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何不通过现代传播工具全方位吸引观众呢?笔者了解到,一些主旋律影片,之所以知晓度低、观众少,这其中有电影发行机制上的约束,但也不乏影片播放者主动放弃宣传的机会和阵地,说穿了,对于社会效益至上、商业利润空间有限的影片,有的放映机构本身就没有费心思放大传播效应,反而是精神懈怠而主动收缩阵地。
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一个民族的前进,不能没有崇高精神的鼓舞。但愿,正在持续引人关注的中国电影作品评价体系,能把票房收入、收视率、发行量等与专家评价和群众认可统一起来,当大家欢庆某一部电影获得了几亿、几十亿的票房时,这部影片也能让观众获得崇高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