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生态

国外海绵城市实践

  “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谐,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城市建设的重要选择。

  法国巴黎:形态不一,提升循环

  法国作为现代城市雏形起源国之一,其境内不少主要城市特别是巴黎的排水、防涝以及雨水循环处理的设计思路极具特色。

  巴黎的水循环系统堪称世界范围内大都市中的典范。1852年,著名设计师奥斯曼主持改造了被法国人誉为“最无争议”并基本沿用至今的水循环系统。奥斯曼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人体内部的水循环。他认为,城市的排水管道如同人体的血管,应潜埋在都市地表以下的各处,以便及时吸收地表渗水。城市的排污则如同人体排毒,应当使污物沿管道排出城镇,而不是直接倾泻于巴黎的塞纳河内。奥斯曼的这一设计理念避免了巴黎市在暴雨时的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缓解了瞬时某一地域的排水压力。目前,法国正逐步施行雄心勃勃、拟投资额高达1000亿欧元的“大巴黎改造计划”。根据该计划,巴黎会进一步完善和维护既有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同时还将在该市多个地点增添蓄水、净水处理中心,提高整个城市对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

  英国伦敦:源头入手,一举两用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提升伦敦等大城市的市政排水能力,英国政府积极鼓励在居民家中、社区和商业建筑设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从根源上解决上述两大问题。

  近年来,随着水价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雨水收集系统。当前英国家庭的雨水收集系统多用于满足家庭灌溉、洗衣等非饮用水需要。居民多在家中设置1000升至7500升的储水罐,雨水直接从屋顶收集,并通过导水管简单过滤或者通过更为复杂的自净过滤系统过滤后导入地下储水罐储存。

  一直以来,英国政府都在采取立法手段,通过《住房建筑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间接促进家庭雨水回收系统的普及。2015年之后,英国政府为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直接要求单一住房单元的居民每天设计用水量不超过125升才能获得开工许可。这一规定也要求开发商和居民更加积极地在家中建立雨水回收系统。

  英国大力推动大型市政建筑和商业建筑的雨水利用。大伦敦区最成功的节水典型就是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园内主体建筑和林地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回收雨水和废水再利用等方式,这一占地225公顷的公园灌溉用水完全来自于雨水和经过处理的中水。此外,公园还将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给周边居民,使周边街区用水量较其他类似街区下降了40%。公园周边居民的每天人均用水量也下降至105升,远低于伦敦地区的平均水平144升。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浙江日报 生态 00020 国外海绵城市实践 2016-01-05 浙江日报2016-01-0500017 2 2016年0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