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微信圈代购化妆品、护肤品

别让“美容”变“毁容”

  本报讯 (记者 郭兴华 通讯员 鲁青) 通过微信朋友圈“代购”了一瓶“韩国柠檬排毒膏”,却没想到给22岁的杭州姑娘小许带来了一场噩梦。仅仅涂抹了3天,她的脸上就长出了密密麻麻的红疹,吓坏了的她忙跑到医院就医。经过检查,正是这瓶“排毒膏”引发了接触性皮炎。

  和小许一样,很多爱美的女性,生活中都离不开化妆品。但是在使用化妆品“变美”的同时,皮肤也在或多或少地经受着化学成分的刺激。近年来,因使用化妆品而导致敏感性皮肤病的患者在门诊明显增多。浙医二院所做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就明确显示,从2009年到2015年,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就诊人数呈现增多趋势,其中超过七成是接触性皮炎。同时,近期一项对近4万名网民的调查结果显示,72.08%的人自认为皮肤处于亚健康状态,13.72%的人认为自己有明显的皮肤病,其中滥用化妆品和护肤品是女性出现皮肤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专家提醒,爱美的女性应当提高警惕,以免因选错化妆品和护肤品,让“美容”变成“毁容”,让“护肤”反变“损肤”。

  “化妆品、护肤品所引发的皮炎大多发生在有皮肤过敏史的人群中,而且过敏所引发的皮疹大多局限于涂抹部位,表现为剧烈瘙痒、红斑、丘疹、水肿、脱屑,严重时会有糜烂、渗出、结痂等。”浙医二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陈积愫表示,化妆品及护肤品引起皮肤炎的原因主要是其中的香料、防腐剂、乳化剂等物质。当使用者出现皮疹并伴有瘙痒时,应立刻停用并用凉水冷敷,严重的要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为确定化妆品或护肤品是否是诱发接触性皮炎的诱因,可以在专科医院进行“斑贴试验”。

  “选购化妆品、护肤品切不可迷信一些概念。”陈积愫告诉记者,消费者不能被“去角质”、“保湿”、“美白”等五花八门的概念“迷”住双眼,作出错误的选择。例如,不少打着“美白”旗号的护肤品,其增白作用主要在于添加了荧光剂,这很可能会刺激到敏感的皮肤。

  近段时间,微信朋友圈“代购”化妆品、护肤品越来越“火”,陈积愫提醒,对于它们更应该多一些小心。“那些面膜、面霜、眼霜等的包装盒上往往除了秘密麻麻的英文、韩文等外国文字外,没有厂家、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没有任何保障。”她告诉记者,她经常碰到用了“代购”的化妆品、护肤品而诱发皮炎的患者。

  如何远离化妆品、护肤品引发的皮炎?陈积愫认为,一方面要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包括睡眠充足、饮食均衡、情绪稳定、远离污染环境等。此外在购买化妆品及护肤品时尽量选择成分简单的产品,减少刺激皮肤;少用含有碱性成分、清洁能力强的洗面奶及洗发水,因为这些产品有可能会把皮肤表面的皮脂给洗掉,从而失去皮肤自身的防御作用。更不能选购没有注明生产厂家、所含成分、保质日期的产品。

  “最好的防护方式就是尽量少用不必要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陈积愫每天常用的两样护肤品随身带着——护手霜和润唇膏,而她给脸不多的“呵护”也仅仅是洗完脸后擦一点保湿霜。

  ■ 教你一招

  低于官网价通常有假

  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微信朋友圈里泛滥的代购,怎么选择才能避免购买到假货呢?

  业内专家表示,在购买前一定要学会看国外品牌的官网,了解代购商品的零售价格。“正常的代购或者邮寄代购,肯定是在零售价基础上有所上浮。如果比国外官网的零售价还低,那就很有可能是假货。”

  不过,也有商家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故意抬高自己所代购的商品价格,所以在网上寻找代购时,一定要找信誉好的商家。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别让“美容”变“毁容” 2015-12-31 4103332 2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