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八次文代会代表热议文艺繁荣发展大计
拥抱文学艺术的春天
本报记者 刘慧
12月29日上午,浙江省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杭召开。 本报记者 黄曙林 摄 |
本报记者 刘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常开——12月29日,来自全省各地的550多名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欢聚于浙江省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省委书记夏宝龙的重要讲话和李强省长的报告,在与会文艺工作者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他们结合各自的艺术实践,谈过去,说理想,谋未来,共商浙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大计。
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夏宝龙书记的讲话和李强省长的报告,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文艺事业的重视和对文艺工作者的关怀,听了深受鼓舞,大家要通过在各自领域的文艺实践活动,续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关注火热壮美的伟大时代
在这个岁末冬日,关注火热的现实,抒写壮美的时代,是每一名代表的心声。
执冬之手,踏冬之韵,他们以另一种从未尝试过的方式,与文艺相遇相知。
人群中闪耀着苍苍白发——著名老艺术家潘鸿海、全山石、肖峰、马来法……至今已连续参加了多次文代会。他们感言,夏宝龙书记关于古今中外那些著名文学家为人民创作,谱写无愧于时代优秀作品的讲话深深打动了他们,“听了夏书记的话,我们强烈认识到,艺术应该更多地关心民生疾苦,关心百姓的喜怒哀乐。作为人民的艺术家,我们就要与人民摸爬滚打在一起,与人民心连心,与时代同步伐。”
生命在,文艺就在;与时俱进,文艺花盛开。中青年作家胡志毅、任峻、海飞、吴玄、黄咏梅深有感触:“决定一个作家能够走多远,除了他的才华以外,最终靠的是这个作家所具备的生命厚度和精神高度,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
李强省长的报告同样让文艺工作者感到亲切而生动。许多文艺工作者说,作家不是生活的旁观者,创作也不是以小我为观察生活的出发点,作家应以主人的身份进入生活,反映这个火热的时代。
省作协党组书记臧军说:“我省正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面对这样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文艺工作者感觉特别振奋。夏书记所说的‘补短板’给我们文学界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只有深入群众,扎根于群众土壤中,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可以说,现在中央和省委对文艺工作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文艺事业正处在繁荣发展的黄金期。”省文联主席许江激动地说,这也正是我省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人才竞相涌现,全省文艺界呈现出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的关键所在。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倾听报告,重任在肩。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术家们深切感受到,正如夏宝龙书记讲话所言: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万象中,有浑厚的社会土壤、深厚的历史根基,有丰腴的人民精神、丰富的人民情感,有朴素的民族智慧、朴实的民族价值,正是人民群众看似琐碎普通、点滴平凡的现实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莲花落、哪里就会多出优秀作品。”中国曲协副主席、省曲协主席翁仁康深有体会地说。从艺40多年来,翁仁康一直在田间地头、山区海涂的基层百姓之中演出。他的创作源泉来自乡村,倾吐对象也在乡村。即使后来调到省城工作,他每年也会在乡村演出100场以上。
山川厚重,大地广阔;一方水土,一方音乐。浙江民族乐团以本土题材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富春山居图随想》在全国巡演获得热烈反响。团长夏扬讲述了自己的体会:生活就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好作品来自火热生活,好票房同样来自老百姓。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龙兴奋地说:浙江坚实的经济基础为文化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谁关注了现实生活,谁就占有市场主动。
脱离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干瘪而空虚。
浙江昆剧团副团长周鸣岐表示,浙江经济突飞猛进,作为艺术家,要调动一切经验和艺术手段,反映当下火热的生活,创作出具有全国水准的、有力度的精品力作,用先进的文化影响人。
浙江精神引领精品创作
众所周知,浙江自古以来文蕴深、文脉广、文气足,孕育了众多彪炳史册、高山仰止的文艺巨匠,诞生了大批才气横溢、千古流芳的文艺巨作。这些巨匠和巨作镌刻了浙江的思想深度,奠定了浙江的文化厚度,标注了浙江的精神高度,确立了浙江文艺在全国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地上没有大森林、黑土地,地下没有矿产资源的情况下,靠改革、靠民营经济、靠百姓创业,把浙江人自身变成了资源,一路走到了今天。
如何弘扬浙江精神,丰富浙江精神的内涵,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认知,成了与会文艺工作者热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筋骨的好作品,就有好市场。”这是浙江京剧团团长翁国生和浙江画院院长孙永的共同看法。
时代在变迁,继承保护的方式也要变革,但贯穿其中的浙江精神不能变。
夏宝龙书记在报告中精辟地阐述了浙江精神在文艺作品中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对新时期的浙江文艺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省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郑蓉、衢州高级工艺美术师徐谷青、省视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汤丽娟等文艺工作者倍受鼓舞。他们说,浙江精神是继承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深刻解读浙江精神,艺术才能永续充满活力,才能真正在继承中弘扬光大,发挥其作用,造福于人民。
在文艺评论家郑晓林看来,夏宝龙书记和李强省长的讲话,没有套话,而是与艺术家一起思考,提出建议,要尊重艺术规律,但不等于与市场隔绝。现在的艺术家面临很多诱惑,而浙江艺术家在这方面可圈可点:其作品不仅在学术层面赢得广泛赞誉,而且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市场号召力,对文化浙江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们正处于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篇章的重要历史时刻,机遇难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浙江文艺由“高原”到“高峰”跨越的进程中,浙江的文艺家们将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鼓与呼,创造出更多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