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嘉禾壮 深山风物盛
——看龙泉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山区样本”
文/季立婧
良田嘉禾壮 深山风物盛
——看龙泉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山区样本”
文/季立婧
龙泉,这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江浙沪的最高峰巍巍矗立于凤阳山之巅。这片土地,地域面积3059平方公里。
这方山水,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龙泉市在日前公布的“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省61个县(区、市)第二位。该市山区高海拔、垂直差异性的山地立体气候、远离凡尘污染的土地、出自三江之源的水资源……龙泉孕育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注定是与众不同的。
近年,龙泉市以“一产基地规模化提品质、二产加工园区化促集聚、三产服务全程化扩市场”为总目标,构建出生态精品农业全域化发展的大格局。大力发展“竹茶菌蔬”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环境优良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格局。
几年来,在层次提升上,龙泉农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强到特的三级跳;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上,实现了农民脱贫致富、生态优势转换和生产方式转变。预计2015年全市可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同比约增长4%。
耕耘绿色
“农业+生态”
释放能量无限
这里是瓯江、闽江、钱塘江水系的发源地,境内地表水质量全部达到Ⅰ、Ⅱ类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4.2%,还是一个“天然氧吧”……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
把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是龙泉农业的现实选择;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是龙泉迈向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放大产业优势,实现溢价效益,是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的重要目的。
龙泉,拥有海拔500米以上山地13万亩,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5万亩,面积在全省县级市当中位居第一。龙泉市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垂直差异性的山地立体气候,实施多海拔层次的山地蔬菜培育工程。今年,在中低海拔主推“龙泉茄”种植,为农户提供全程一条龙服务——从集约化育苗、保证种苗质量到产前农户培训、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从产中聘请产业农技员到全市各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再到产后的市场对接和整体品牌营销。据了解,今年种植的1600余亩“龙泉茄”不仅占据了温州蔬菜批发市场2/3以上的份额,还远销衢州、金华、台州、宁波、杭州等地。
这个“浙闽边境之城”,境内洞宫山脉和仙霞岭山脉同属武夷山系,气候、土质、生态等方面都与福建武夷山颇为相似。因此,龙泉茶叶产业因“市”而变,另辟蹊径,走“差异化发展,多茶类组合”发展之路。利用金观音等茶树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原料适制性和季节特点,春、夏、秋三季都生产好茶。春茶制作高档绿茶、红茶、乌龙茶,夏茶制作花香型红茶,秋茶制作清香型乌龙茶。“多茶类组合生产”的发展,打破了浙江单一生产绿茶和不少产区仅采收一季春茶的格局,全面提升了茶产业发展层次、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促进茶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据统计,龙泉金观音一亩茶园抵得上三亩绿茶,平均亩产值可达万元,全市茶叶总产值从2004年的40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3.25亿元,产值翻了多番。
与此同时,多家省内外经营石蛙、铁皮石斛等产业的企业纷纷来龙投资,大大丰富和优化了龙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每年更有龙泉的绿色蔬菜、特色红茶、铁皮石斛等产品在全国和省级评比中夺得各类奖项。
先进引领 “农业+科技”演绎精彩蝶变
对于传统的龙泉农业而言,既要收获绿色,也要收获效益,融入先进的科技就是平衡“保护生态”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多年来,龙泉市全面开展与浙江大学、上海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行“一个主导产业、一名首席专家、一个扶持政策、一批示范项目”的产业培育新机制,聘请农业首席专家。合作带来了专家的技术,也为重大项目的争取和农业招商引资赢得了先机。
龙泉农业产业中,食用菌产业“三个三分之一”的说法广为人知。食用菌一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从业人员占农业总人口的1/3,食用菌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1/3。2015年,龙泉市生产代料香菇8000万袋,代料黑木耳1.2亿袋,食用菌产值达8.4亿元,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占丽水市食用菌总量60%。位于龙泉的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超过3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集散中心之一。
作为支柱产业,食用菌产业的提升在龙泉农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努力,该市黑木耳立体式栽培、灵芝孢子粉扎袋套筒、白灵菇工厂化栽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双益菇业有限公司自行设计制造的自动高效金针菇生产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4年,龙泉争取到首批省农业重大项目——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项目的实施将加速该产业的升级,打造食用菌产业集群。目前,项目按照“三体系、三园区、一中心”的功能布局有序推进。
近四年来,该市以浙大龙泉现代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和兰巨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主平台,累计完成签约科技合作项目82个,解决技术难题21个,完成农业科技转化项目25个。
腾笼换鸟
“农业+循环”构建“生态信任”
任何产业的发展,均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一次前进,都必定要有所取舍。生态精品农业“取”的是绿色发展,“舍”的是粗放增长。
在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的大背景下,龙泉市主动开展养殖污染整治,改造提升规模化养殖,两年来共拆除禁养区内养殖场519家,改造治理114家。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干净清洁、发展有序的畜牧业发展之路。
这样的选择,不仅让畜牧业经历了一次洗礼,更为龙泉生态循环农业打开了新的局面。
龙泉市以山区特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为抓手,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废菌棒—有机肥—农作物”等以废菌棒为纽带的生态食用菌循环产业链模式、“猪—沼—作”等以畜禽排泄物利用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耳稻轮作为重点的水旱轮作模式和以喷灌滴灌为重点的减量、节约、清洁化生产模式。
当前,该市实现了农业基地内部小循环、不同产业间中循环和全市范围的大循环,有力地促进了资源节约、环境清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同时,龙泉市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为载体,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围绕茶菌蔬果畜等主导特色产业,实施标准化促进工程,推进初级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行免费农产品检测服务,始终把牢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生命线,让消费者食用龙泉的农产品更放心、更安全。目前,全市累计认证“三品”生产基地109个,面积15.4万亩,“三品”认证率达54.9%。
溢价取胜 “农业+综合体”试水告捷
作为农业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龙泉市坚持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综合体”来打造。通过园区产业链的延伸,推进全市农业向多功能转变,实现“一二三”产的联动发展。
兰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沿途,美丽的田园风光一路跟随——休闲观光园“小木屋”,滑索、滑草坪种植,迷宫茶园、瓜果观光长廊等休闲观光、养生养老的项目呼之欲出。龙泉金观音白天鹅农业观光园和中国青瓷小镇被列入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顶峰农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在园区辐射下,圩头荷花、黄南油菜花海与稻草人、住龙向日葵、宝溪彩绘稻田等农业节庆景观为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基础,美丽业态建设的“美丽效益”开始逐步显现。
2015年,龙泉市荣获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1家、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新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园(点)2个,休闲观光农业产值达到11171万元。
上网点击淘宝网“龙泉馆”,食用菌、茶叶、蔬菜等80多个品类的龙泉优质农产品映入眼帘。“想不到卖得这么火,从9月10日上市开始,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城北乡近10万斤红心猕猴桃在网上被抢购一空。”市农业电商化服务中心负责人提起今年的猕猴桃销售,还忍不住兴奋,农产品与“互联网+”模式的结合,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让广大果农尝到农业电商化的甜头。
目前,龙泉市已有100多家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开通电子商务,建成市级运营中心和94个村级网点,在网络市场上叫卖生态农产品。
“十三五”龙泉生态精品农业的蓝图已经绘就。今后,龙泉农业将循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之路,进一步发挥山区优势和特色,以“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区、绿色农产品主产区、山区美丽产业样本区”为目标,积蓄力量,振翅高飞。
链接
龙泉立足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农业客观资源优势,坚定信心,守住生态底线,突出科学种植,坚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培育一批标准化、基地化、产业化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打响绿色品牌,坚持品牌化经营策略,突出高海拔特点,加大宣传,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农业自然景观,在发展生态精品农业的同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切实破解农民融资难,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要时刻把农村发展工作装在心里,转作风、办实事,切实为农民谋利益、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