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临安人钟文彬与他打造的新农人社交平台——

“新农堂”,串联乡村大世界

  核心提示:

  当前,中国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踊跃进军三农领域。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一批新农人,他们运用崭新的理念、思维方式、产销模式,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生力军。

  新农人,新在哪里?他们有知识、有眼光、有追求;他们之中许多人跨界而来,颠覆了传统的农民形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升级版;他们更是中国当代乡村建设新一波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走近这些“潮范儿”的新农人,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快乐以及背后的艰辛,探究这一群体对推动乡村现代化的深远意义。

  12月23日,山东济南阿波罗甲壳素肥业有限公司内,32岁的临安人钟文彬在这里签下了一份新的战略合作协议,而这也是他的杭州闯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2012年创办以来,签下的200多份合作协议之一。

  一家远在山东的农资企业,将要与杭州的农业公司开展怎样的合作?钟文彬说,来年他将重点挑选最优质的农场,帮助企业一起打造优质农资爆品,让更多优质的农资品牌加入到自己的农资社群中,为农场主们提供更好的生态农资服务。

  让这位年轻人底气十足的,是闯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背后,一个名叫“新农堂”的微信公众号及其高达20万的粉丝群体。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农人及新型农场主们共同分享着农业资讯,交流创业体会,寻求合作机遇。“新农堂”也因此成为现今国内最为知名的农业社交平台之一。

用商业连接城乡

  【做农业,不要做成孤岛。收起你的傲慢与偏见,是时候甩掉旧观念,迎接新时代了!与新农堂的朋友一起,重建商业模式,重建品牌,重建消费者沟通。】

  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毛乌素沙漠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将万亩沙漠变成绿洲,为了保持水土,他们种下了灵武长枣,虽然顶着“中国三大鲜枣之一”的名头,知道这种枣的人却不多,更谈不上为当地农民创造经济效益。

  在一次拜访中,钟文彬结识了一个西北汉子,他叫张三,这是钟文彬给他起的外号。张三在宁夏银川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一个农场里,管理着一万多亩的枣园。2011年的一个晚上,钟文彬坐在戈壁滩上和张三聊天。

  “就叫好汉枣怎么样?”钟文彬为张三讲述的当地人治理沙漠的故事所打动,他认为应该赋予这些枣子赞美好汉的含义,同时因为这枣子长得壮实,符合好汉的形象。

  2015年9月18日,宁夏好汉枣正式开采,新农堂驻宁夏的小伙伴们,从采摘、三轮挑选入库预冷、装箱、出库全流程把控品质,并通过“新农堂”向15万粉丝直播。

  “06:00,天刚刚亮,所有人带好工具出发;07:00,枣农按照基地制定的采摘标准,只采摘八成熟以上的枣子; 08:30,采摘的枣子陆续到达基地自有冷库,基地的品控第一时间检查枣子的品质……”截至9月22日,仅5天时间,好汉枣的交易额就突破100万元。

  “过去的农业是闭塞的。”钟文彬说,“新农堂”要做农业领域的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它不单只是分享农业创新实例,有时甚至会跳出农业看农业,其他行业可借鉴的也会加入分享,例如“胡志明市的钢柱食品市场”、“京东豆腐”、“一家关怀员工的日本养蜂场”、“不打广告的星巴克”等,让平台上的人有所收获,促进城与乡产生合作的“化学反应”。

  去年,全国巡讲北京站时,“新农堂”发出了这样的号召:“做农业,不要做成孤岛。收起你的傲慢与偏见,是时候甩掉旧观念,迎接新时代了!与新农堂的朋友一起,重建商业模式,重建品牌,重建消费者沟通。”

用良心深耕农业

  【农业是一个良心密集型产业,新农人们不仅坚持生态种植,还希望通过展示这个过程,讲述土地和食物的故事,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乡土乡亲”茶叶品牌创始人赵翼,不仅与农户签订契约,坚持生态种植,还通过展示每一款茶的生产、制作过程,讲述土地和食物的故事,让每份茶叶都打上“透明溯源”的故事标签,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四川小伙王林,在黑龙江五常带领农户按照“不用农药只用汗水”的方式种植水稻。春风撒种、人工清筛、盐水选种,用大豆、菜籽压榨后的油渣制成豆饼、菜粕肥,用青鱼红糖自制氨基酸叶面肥,用纯草炭土育苗减少杂草,人工插秧、人工除草。

  在外漂泊多年的生意人党刚良,之所以选择重回家乡陕西洛川,只因他看到,家乡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均在走下坡路。为此,他拔掉自家靠化肥支撑的老果树,从源头开始改革,用3年的时间改良土壤和种植环境。而后在黄土高原的丘陵地带平整土地,种下苹果树,用260米深的地下水源灌溉,种植三叶草和甘兰型油菜,自主培育农家有机肥。他种出的苹果,从树上摘下就可以放心食用。

  “这是新农人们对土地的珍视,对自然时序的尊重。”钟文彬讲完上述几个故事后说,农业其实是一个良心密集型产业。新农人们不仅坚持生态种植,还希望通过展示这个过程,讲述土地和食物的故事,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从“乡土乡亲”英文译为“Earth and People”就能看出端倪。

  直到现在,即便是“新农堂”已经拥了一个十分稳定且数额庞大的粉丝群体,钟文彬依然忘不了最初那次无心插柳的“涨粉”经历。

  那是一个夏夜,他在老家临安录下一段蛙鸣。呱呱的蛙鸣声加上一段朴实无华的文字“大家听见我家乡的蛙鸣了吗”,就这么触动了人们的怀乡之情,引发微信后台潮水般的回复、转发以及粉丝数量的大幅增长。他说:“这就是最为原生态的乡村带给我们的巨大能量。”

  针对社会上对生态农业“一个字,贵”的刻板印象,钟文彬说,如今,生态农业还是弱势的,范围有限。当规模足够大、物流等行业配套设施成熟、公众的认知更为理性时,生态农业就能走上产品优质、价格合理的康庄大道。

用实践寻求同伴

  【人们对乡村都有情结,剥去情怀的外衣,还剩下什么?钟文彬坚定地回答:“我们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有行动,有实体,为的就是再造故乡。”】

  “新农堂”不仅为全国各地的新农人们搭建社交平台,也让“堂主”钟文彬在此结识到了人生中的3位挚友——“乡土乡亲”创始人赵翼,“火山村荔枝”创始人陈统奎以及“维吉达尼”创始人刘敬文。

  赵翼的公司在北京,陈统奎在上海,刘敬文在深圳,而钟文彬则在杭州。天南海北的4个年轻人,相识于“新农堂”所举办的一系列线下活动,随后相互欣赏与扶持,共同完成了不少新型农业项目。为此,4人还收获了一个偶像味道十足的美称“F4”。只不过,它无关浪漫或者花美男,而是宣告着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农人组合的诞生。“F”,正是英文“农夫”的首字母。

  让他们真正走在一起的契机,是陈统奎在家乡海口博学村所进行的一场乡村生态实践。这个地处火山口的村庄曾经贫穷落后:土地稀薄,用水困难,只有一条坑洼石子路与外界相连,村民一年的收入也不过2000元。作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人,陈统奎在深圳当过记者,却最终选择重回乡村。他坦言,这是缘于2009年台湾之行的强烈触动。

  那时,他在台湾参观了一个名为桃米村的生态村庄。这个曾经垃圾成堆的落后乡村,经过改造后变为蛙声一片、游人如织的新型社区。“桃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农村的面貌可以依靠村民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实现由下至上、由内而外的变革。”

  考察归来后,陈统奎开始在家乡推行生态村建设计划。通过组建博学生态社区发展理事会,修建山地自行车赛道、开办乡村民宿等方式,让博学村拥有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2013年,仅仅通过与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合作,两个星期时间,“火山村荔枝王”就创造了40多万元的营业额。2014年2月19日,陈统奎和8户荔枝种植大户“约法三章”:一、不用除草剂;二、不用化肥;三、只能用低度低毒农药。如今,博学生态村的“火山村荔枝王”已经拥有一群支持有机农业的粉丝。

  今年12月16日,在海口举行的第四届返乡论坛结束,“F4”们又一次去了陈统奎的家乡,在陈统奎开办的博学村第一家民宿“花梨之家”前再次留影。每一次相聚,都让他们更加明晰:为故土、故人、故乡做更多实事。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新农堂”,串联乡村大世界 2015-12-29 浙江日报2015-12-2900009;浙江日报2015-12-2900010;浙江日报2015-12-2900012;浙江日报2015-12-2900011;浙江日报2015-12-2900014 2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