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铸就和平之盾
浙江“十二五”人防建设巡礼
倾力铸就和平之盾
浙江“十二五”人防建设巡礼
10万多平方公里陆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5000多万常住人口……
作为我国大陆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重要政治、经济、军事目标,人民防空任务的艰巨性不言而喻。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人防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特别是以“发展大融合、能力大提升”为基调的“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全省人防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领导下,在国家和南京军区人防办关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眼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任务,以逢山开路的闯劲、甩开膀子的干劲、抓铁有痕的韧劲和勇毅笃行的稳劲,将我省人民防空事业推向崭新境界,继续走在战区和全国前列。
能打仗打胜仗 抓好军事斗争人防准备
人民防空,顾名思义,是指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以及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行动,其基本形态为平时准备防空袭和战时组织防空袭。
国家领导人在浙江时曾经指出,“人民防空是我国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
近年来,浙江人防始终牢记国家领导人的嘱托和期望,紧密结合浙江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以人防常态化准备为牵引,抓建设、促发展、谋打赢。省、市、县、重点镇四级政府都成立了由党政军和有关部门组成的人防指挥部;省、市两级人防基本指挥所、民防应急指挥中心、机动指挥所全面建成。概念是枯燥的,可数据是鲜活的——
全省县级人防指挥场所建设全面启动,其中县级人防民防应急指挥中心90%已建或在建。
半数以上的县级人防基本指挥所已建或在建。
数百个重点镇人防(民防)应急指挥中心已经建成,基本形成了四级人防指挥平台。
与应急、民政、公安、交通、卫生、建设等10多个部门建立了协作机制。
修订完善了省、市、县、重点镇(街道)、社区五级防空防灾行动方案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方案。
全省有2/3以上的重要经济目标单位设立了人防机构,人防组织指挥体系更加健全……
成绩的背后,是浙江人防人对信息科技的无尽探索。
按照“一网四系统”建设要求,浙江人防着力构建以卫星、光纤通信网为骨干,以有无线网络通信为重点,融合空情预警、北斗导航、语音调度、综合业务等“信息链”平台,基本形成了“一张网、一个库、一幅图、一平台”的信息保障体系。
目前,全省80%以上县(市)和部分重点镇配备了人防移动指挥车;建成全省民防指挥信息管理系统,80%的县已完成安装使用;警报报知实现防空防灾警报和语音广播一体化、多手段、全领域。在全省防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9月,一场代号为“浙江金盾—14”的省人民防空应对行动研究性演习在宁波举行。
这样的演习,浙江人民防空指挥部从2007年开始已经组织了9次。
针对人防指挥部组织指挥内容、程序和方法、城市人口疏散、指挥部联动、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救援、跨区支援等问题,浙江人防组织多课题演练,构建和检验了人民防空指挥体系,推进了人防常态化准备落实。
通过演习,检验了人防应急应战常态化建设机制,提高了参演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锻炼和提高了人防队伍组织指挥、快速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
能防灾会救灾 服务城市建设服务民生需求
和平时期,民生是最大的需求。迈向防空防灾一体化,成为浙江人防主动作为的探索方向。
在人防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上,浙江人防一手抓增量建设,深入贯彻十项政策措施,不断规范审批管理,2014年新增14万个人防地下车位,节约土地8400亩;一手抓存量管理,对新竣工的人防工程项目,做到全部按规划设计用途开发利用,对专项检查发现被挪作他用和闲置未用的人防工程,也基本整改完毕,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战时防空抢险、平时防灾救灾。
在整组人防专业队的基础上,全省组建并形成了由人防专业队、民防应急救援队、民防志愿者队伍组成的应急应战救援力量体系,在组织化学事故救援和应对自然灾害救援中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不仅如此,市县两级充分发挥人防指挥部成员单位专业优势和人防企业功能,组建信息防护、心理防护、伪装防护三类新型专业队伍。其中,嘉兴市民防特救队和化救队每年处置各种突发性事故20多件;苍南县壹加壹民防救援中心在应急转移、运送物资、现场救援、医疗防疫、心理干预等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全省已形成疏散地域、疏散基地、疏散点相衔接的城乡一体化人口疏散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疏散体系保障功能,省人防指挥部还会同省民政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的意见》,联合召开了“全省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现场会”,签订了《共同推进防灾救灾工作合作备忘录》,在资源信息共享、救援力量共建、物资保障共用、社区民防共管、平灾救援潜力共生等五个方面,整合资源,深化合作。
如何让一项工作真正为人熟知?宣传引导不可或缺。
近年来,以举办专题讲座、发放知识读物和媒体音像宣传等为手段,结合各类重大活动,浙江人防人广泛开展多样化的人防知识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
人防教育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国内首个人防综合性博览园在宁波镇海区建成使用。
2013年浙江民防学院在浙江师范大学创办成立,全省已建有湖州民防学院和各类人防教育基地56个。
弘扬主旋律,挖掘先进典型树立正确导向。
通过征文、演讲和论坛凝练出浙江人防精神。
开展摄影、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人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
在此基础上,社区人防宣传日益活跃,建立了人防文艺演出队、宣传专栏、文化活动室,人防宣传进入社区网站,防空防灾知识宣传到户。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央视新闻联播和新华社多次连播连载我省人防工作情况,为人防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仅上个年度,全省就有51万名学生、270多万名居民受到了人防知识的教育培训,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教育局面。
强监管提质量
推进人防改革创新
创新,是一切进步的开始。
近年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推进结建工程与城市功能、自建工程与民生需求、人防资源与社会资本、地下工程与人防要求四融合,浙江防护工程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省人防办作为省推进城市化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和省城市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新型城市化进程,在全国率先初步形成了人防专项规划、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组成的人防规划管理体系。为规范人防规划管理,会同建设厅出台《浙江省城镇人民防空专项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人民防空设施编制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和地方建设标准,实现了人防规划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通过编制规划、完善规划、实施规划,全省已经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种类齐全和功能完善的人防工程体系。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浙江人防更是努力构建多力量融合、开放式协作的产学研用管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促进资源共享,推动协作攻关——
按照省委、省政府依法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先后配合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法工委再次修改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配合省法制办修订了《浙江省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办法》。
会同省科技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民防空(民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意见》,会同省建设厅联合承担了国家赋予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等三项政策法规标准的研究任务。
联合上海同济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进行创新课题研究,取得了《金义都市中心区综合管廊兼顾人民防空需要研究》《单建掘开式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防需要设计导则(试行)》《浙江省县级人民防空指挥工程设计要求(试行)》等多个科研成果。
按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配合省人大内司委调研了五市五县(市、区)人防执法情况,配合省法制办开展了有关法规、规章立法调研和结建政策修改方案可行性论证等,组织开展了人防执法监督检查活动;公告了人防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制定了《浙江省人民防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试施)》,进行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合同合法性审查及备案工作。同时,组织开展了本系统公务员学法用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等活动。
列出“权力清单”,理清工作边界,是去年浙江的重点工作,省人防办也不落后。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要求对全省人防条线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目前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外的其他八类权力事项(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奖励、其他行政权力、审核转报)已开展网上申报和接入统一办件库的试运行。同时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要求为加快推进建立统一规范的人防条线行政权力事项库,省人防办今年先后完成了行政许可事项梳理和入库行政权力事项信息的规范比对工作,从而确保人防系统实际在办事项全部入库,入库的行政权力事项与基本目录中相关事项保持规范一致。
此外,全省人防紧紧抓住新型城市化建设发展机遇,采取计划、资金、项目和开工“四倒逼”机制,明确“四个一”工程建设导向,通过月度统计、季度通报、年度考核等加压措施,不断加快人防工程项目建设。2014年人防部门完成投资近8亿元;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竣工面积同比增长31.1%;在建面积同比增长21.39%。
截至2014年底,全省市、县(市)人防工程人均使用面积位居全国前列。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全省各级人民防空机关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要求,坚持以整风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以改革精神强化建章立制,有力地推进了人防工作质量和效能的提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省人防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入推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新契机,继续坚持融入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军事斗争人防准备,深化改革,扎实进取,积极作为。为推进“八八战略”,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两富”、“两美”浙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