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山重水复处 疏梅独自开

余昌梅国画作品在浙江画院开展

  本报杭州12月23日讯 (记者 刘慧) 温润,隽永,奇峭——数十幅山水作布满浙江画院展厅。23日,浙江画院优秀画师余昌梅用他全新创作的精品,向观众们呈现了一幅幅“山重水复”的唯美画卷。

  余昌梅用他的灵动之笔,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画面:静谧的山坳间,粉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曲折的溪流与石桥相映成趣;小园里杂花生树、新篁拔节;清秋的早晨,农家短墙外丝瓜藤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作品中偶尔出现人物的身影,譬如农家院门前的少妇和台阶上玩耍的儿童,这些细节描绘,为画面平添了生活气息,也使作品具备了些许田园风情画的意蕴,让观者感受到寻常人家平凡安宁的生活。

  余昌梅擅长渲染不同气候环境的氛围,阴晴冥晦均能各呈其妙,而他对江南雨景的刻画尤其值得称道。且不说他在表现“杏花春雨”的意境方面堪称驾轻就熟,即便一些小景也被他赋予隽永的诗意:民居的墙面被雨水打湿,留下淡淡的水痕;层层叠叠的树叶在朦胧的雨雾中若隐若现;小桥石缝里垂下缕缕藤蔓,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桥上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打伞走过,似乎有吴侬软语伴随着潇潇雨声传出画面……“空气感”很强,清新悦目。

  余昌梅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陆俨少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多年来,他与浙江画院的同道们到各地写生,审美的触角得以广泛延伸。他画奇秀的雁荡,画险峻的太行;他画南方的丹霞春色,也画北国的寥廓霜天。他写雁荡,山势如水涛般起伏延展,豪放飘逸,律动感很强;他画太行,强有力的走笔与磅礴的气势结合得很恰当。南北各地崇山峻岭博大厚重的体量感或无尽的阔远感,在他笔下得到生动体现。

  比如他表现浙西名胜的作品《大慈岩》,布局大开大合,章法险得出奇——画面中悬崖凌空欲飞,陡峭的石壁压顶逼人。若无过人的胆识与较强的笔墨驾驭能力,这种布局极容易陷入窘境。但余昌梅由于注重峰峦山崖的呼应关系,所以能够险中求稳,不给人突兀之感。同时,变幻无踪的烟岚云气形象也有助于画面的均衡,因此整幅作品既沉郁大气,又奇峭瑰丽,引人入胜。

  借大山大水寄托大情怀,把江南优美转变为黄山壮美,成为他当前的自觉追求。然而即便如此,他画面的气息仍是内敛,画幅中无咄咄逼人的霸悍之气,但笔墨厚实而滋润,自有一种博大旷远之感。他的作品《泉响清谷》里山石的纹理呈竖向排列,而云气呈横向排列,秩序感很强,严整中带有一些幽渺深远、神秘莫测的气息,令人有出尘之想。此外,这类作品,也因减弱了对故事情节的描写而显得更纯粹。

  余晶梅笔下的“江南”因雅俗共赏而一直受到收藏家的青睐。按常理,他大可以顺着这条路毫不费劲地走下去,享有一份轻松与富足。但余昌梅不满足于在“小桥流水”和“小园幽径”中浅吟低唱,更不屑于用一招一式的小技巧来炫人,他有着更高的追求。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山重水复处 疏梅独自开 2015-12-24 4111756 2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