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政治纵深

杭州两新组织集聚区党建激活力

青春,筑梦城市未来

  核心提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商务楼宇、商圈街区、专业市场和特色小镇……如同一个个引擎助推城市发展,是新生产要素迸发竞逐之地,新生活要素交流融汇之地,新社会要素孕育碰撞之地。在两新组织集聚区拓展党建工作,是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战略任务。杭州市着力从完善组织网络、推动作用发挥、丰富活动内容、强化队伍保障等方面寻求突破,有力推动了集聚区党建工作扎根城市未来。

  12月15日,浙江青年创业学院的党员活动室里,传出阵阵歌声。

  这天,对青创支部的10名党员来说,尤为特殊——杭州欧美中心楼宇集群党委,向支部党员赠送《生日贺卡》,并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祝福,党员们宣誓、唱红歌,庆祝支部周岁生日,场面令人动容。这样的政治生日,在这个以外资企业居多的楼宇里,几乎每个月都在各支部举行。

  高耸入云的大厦,朝九晚五的生活,步履匆匆的白领……杭州紧盯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结构调整的新动向,在基层党建最前沿、最活跃,也是最薄弱的领域——两新组织集聚区探索党建,以吸引和凝聚更多年轻人。

  而贴心的服务、丰富的活动,让都市白领快节奏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和温度,党建工作也在高楼林立间彰显出独特魅力。

人气,在高楼中集聚

  走进位于杭州黄龙商圈的欧美中心(EAC),一股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座20层高的办公大厦内,入住了外资 、股份制 、合资 、民营等各种所有制企业,其中多是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涉及房地产、基金、会计、律师等多个行业,有近6000多名员工在此办公。

  “一座大楼,犹如一个社会;一家企业,犹如一个独立团队。欧美中心有6座商务楼、470多家企业,大家平时几乎互不往来,许多企业的党员也如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归属感。”欧美中心楼宇集群党委书记唐芸告诉记者。

  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现有各类集聚区345个,辖有两新组织41185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调查显示,集聚区大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活力充沛、从业群体价值多元,但党建资源相对不足,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社会治理的新领域、党建工作的薄弱之处。

  虽然同在一座大厦工作,但企业之间、员工之间很少往来,给党建工作开展带来不少困难。2010年,唐芸从街道转任楼宇社区党委书记,回想起这5年来的变化感慨万分。正是这种相对集中、又相互独立的特殊情况,造成不少党员找组织难、组织找党员难的局面。

  如何让支部建到企业、党员找到组织,成为当时集聚区党建开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集聚区组织建设覆盖不全,联合支部多,个体单建率不高,呈现出边建边散、边建边瘫的‘流沙型’特征。我们的做法是在集聚区建党委,解决单个党组织难建难稳的问题,在单位建支部,解决党组织浮于面上的问题,构建‘一核多堡’的组织网络,形成了大稳定、小调整的组织格局。”杭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志龙告诉记者。

  党组织建了瘫、瘫了散,党员难找难管的困境,就此被打破。

  今年28岁的陈洁,是欧美中心联合党支部的党员。两年前从浙江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她来到欧美中心一家外企工作,而组织关系如何转出让她颇为犯难。由于外企没有党支部,她的组织关系暂时放在学校,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很不方便。欧美中心楼宇集群党委工作人员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情况,立即向她介绍楼宇联合党支部,并协助她办理组织转接手续。如今,陈洁加入了楼宇先锋微信群、QQ群,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顺利多了。

  就这样,互不相识的党员,犹如离散的鸟儿开始归巢。目前,杭州共建有集聚区党委312个,领导管理两新组织党组织4710个、党员52095名。

  从绍兴到杭州工作的党员金洋杰说:“在大厦里 ,大家虽然近在咫尺,其实远在天涯。是党总支这个家,把我们紧紧地团聚在一起,组织生活从此变得丰富多彩。”

信任,在服务中建立

  这些天,杭州空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庄国强,忙着筹备网上美术商城的线下实体店。去年这个时间,他还在为美术商城如何经营下去烦恼。

  “空色网络”是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的一家科技公司,去年因为资金困难,经营每况愈下,园区党委了解情况后,帮助对接多家投融资机构,最终经多轮协商和谈判,这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获得1000万元天使投资,目前已集聚美术专业用户5万多人,和60多名艺术家签订了合作意向。

  在杭州各集聚区,这种党组织帮助企业解难题的事情,可谓比比皆是。

  在现实中,两新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往往面临诸多难题,缺少资金、活动场地不说,组建基层组织往往也需要企业经营者的支持。

  “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看起来简单,要做好却不容易。比如欧美中心大楼里的商户,很多是外资企业,如果态度生硬地找上门去,说要给企业搞党建,十有八九会被他们挡在门外。”唐芸告诉记者,因为很多企业和工作人员流动快,有些外资和独资公司不赞成甚至阻挠企业员工亮出党员身份。“刚开始,我带着党建活动宣传单走访企业,结果连吃闭门羹。”

  在多年实践中,两新党务工作者发现,破解难题的“诀窍”在于服务。

  “要把党建工作的触角伸进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必须让企业感到这项工作对他们有好处,才会产生吸引力。”杭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打响这张服务牌,各级党组织千方百计整合资源,以多种方式为集聚区的企业服务。

  这些天,杭州东部软件园党委工作人员正忙着安排企业的招聘事宜。他们在走访中了解到,有90%的企业有招聘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为此四处联系大专院校。最近,东部软件园组织园区近百家企业参加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专场招聘会,收到简历600余份。

  “只有摸准商户需求,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党组织才有吸引力,企业党建才能顺利开展起来。”和唐芸一样,党支部建立之初,许多两新党务工作者不厌其烦地上门宣传政策、了解需求,通过各种贴心服务,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和支持。

  位于杭州东部软件园的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恩很有感触:“党委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经党委介绍,现在园区企业遇到法律问题,都会找我们解决,律师也常为园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这种党委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形成了党建凝聚力,也助推企业发展。”

影响,

在奉献中扩大

  “谢谢你们,以后我出行方便多了。”住在环北新村社区9幢、今年89岁高龄的胡奶奶,欢喜地看着一群年轻人送来的礼物。12月9日上午,坤和楼宇社区“微公益”社团的党员志愿者,带着拐杖、口罩、健康鞋等助老器材,敲开一家家独居老人的门,为他们送去冬日里的温暖。

  这场看似普通的爱心活动,却有一层深意——它是坤和楼宇社区推行“支部+社团”党建活动的形式之一。

  在工作中,各集聚区党建工作者意识到,在楼宇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公司与公司、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较少,加之工作节奏紧张,传统意义的党建活动难有吸引力,也难以持续开展。

  若将党建活动与公益和兴趣活动挂钩,使其延伸至楼字之外,更好地发挥党员志愿者的服务功能,对年轻人也有更大的吸引力,其意义是否会不一般?

  今年27岁的郑蕾,是坤和楼宇社区“微公益”社团党支部书记。4年前,郑蕾刚进坤和中心一家外企工作,连自己的党组织关系往哪里转也不清楚。坤和楼宇社区党委发现问题后,建立了年轻人喜欢的各种社团。在社团里建立党支部,让郑蕾这些散落在大楼里、一直找不到家的“口袋党员”有了归宿。

  目前,坤和楼宇社区已组建和发展微公益、骑行会、乐优堂、“好摄之家”等40多支特色白领社团,图书漂流、爱心接力、文明“微”计划、绿色环保等活动相继开展,不仅楼宇里六成职工加入了社团,连社会热心人士也纷纷前来报名参加。

  如今在杭州,党组织带领企业党员向社区居民讲授法律知识、开设理财讲座、为困难学生补习功课等活动,已是集聚区党员活动常见的形式。

  走出来,自有另一片天。在这些活动中,年轻党员在奉献中回报社会、融入社会,也扩大了两新组织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陈宏彩: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两新组织将不断发展壮大,能否找到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新形式、新内容和新机制,考验着基层党委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杭州的经验表明,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支部建立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组织活动尽量活泼新颖,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不能就党建抓党建,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有机结合,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只有从思想上、组织上、服务上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扎实巩固和发展党建新阵地。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7 青春,筑梦城市未来 2015-12-24 浙江日报2015-12-2400012;4109857;浙江日报2015-12-2400016;浙江日报2015-12-2400018;浙江日报2015-12-2400014;浙江日报2015-12-2400020;浙江日报2015-12-2400021 2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