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生态化改造私墓,告别“坟圈遍山”历史
归处覆新土 青山还绿来
生态化改造,生态与祭祀间的平衡术
撰文 尤建明 徐齐 摄影 许文俊
温州生态化改造私墓,告别“坟圈遍山”历史
归处覆新土 青山还绿来
撰文 尤建明 徐齐 摄影 许文俊
温州,正在彻底告别“坟圈遍山”的历史。
如今,当你沿着温州任何一条靠山的主干道路行驶,连绵的山峦向你报以满目的葱茏绿意,仿佛表达着这座城市温情的欢迎。你可曾想见,几年前这里还是全国“青山白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那时甚至流传这么一句调侃:看到漫山遍野像鱼鳞般密布的“椅子坟”,就知道温州到了。
还万丈青山以绿——这个巨大而艰难的改变,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温州市民政局殡改处主要负责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治理青山白化的“温州故事”,“治、堵、疏、管”是其中的四个篇章。而故事的大背景,则是温州市委、市政府这两年正在推进的“四边三化”专项行动和“两美浙江”建设战略部署。青山白化治理,正是该战略部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两年多时间,温州交上了一张几乎无懈可击的青山白化治理“答卷”:完成坟墓生态化改造约7万座,基本实现“四边区域”无坟化目标。青山白化治理监管实现数字化和空间可视化,实现禁新率100%。
关键字:治
生态化改造,生态与祭祀间的平衡术
在龙湾区状元街道上京村,沈海高速横贯而过。距离上山路口50米处,一个警示举报牌格外惹眼:“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鼓励社会各界对辖区殡葬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凡举报新建、翻新坟墓行为的,经核实情况属实的,予以每例1000元奖励。”
龙湾区殡葬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项光荣指着不远的山腰说,这个片区的30多座坟墓于今年全部完成了生态化改造。殡葬改革之所以能在温州全面铺开,并得到老百姓的认同,靠的正是对私坟进行“生态化改造”的办法。
所谓“生态化改造”,从具体操作上讲,就是将坟圈去除,同时在坟背上覆盖土层,在保留墓碑、留有坟坛的基础上,对坟墓周围整体绿化,以达到自然生态的标准。
在一处刚改造好的墓地前,笔者看到,坟包、坟圈都已去除,上覆厚厚的新土,土上种满了麦冬草和柏树,和周围的青山绿野融为一体。墓碑几乎完好地保留着,逝者的名字依然醒目可见,每块墓地还都留出了几平方米供后人祭祀的地方。一处墓地生态化改造的投入,按不同程度约3000至5000元,均由当地政府承担。
“父母的坟都还在,就是披上了‘绿衣服’。这样的改造,大家一般都能接受。”上京村村民李某对自家祖坟改造效果表示认可。
为还绿于山,上世纪90年代,温州就开始了对“青山白化”的治理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用的是“拆坟”为主的治理方式。往往政府一拆完坟,村民就偷偷过来重新修建,甚至用上了更为坚固的材料。拆了修,修好了又来拆,如此反复,造成了国家财力的浪费,也影响到干群关系。
“单纯的拆坟,并没有解决老百姓祭祀的需求。如今我们在严禁新坟的基础上,对旧坟进行生态化改造,既保留了人们祭祀的空间,又最大限度地还山以绿。”温州市民政局殡改处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在生态保护和老百姓祭祀需求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
自2013年起,温州殡葬改革工作以民政综合改革为契机,组织力量对青山白化重点区域、敏感区域以及“两路两侧”的私坟进行全面排摸,并对查到的坟墓按照“土坟化、植被化、小型化、景观化”的“四化”要求进行改造。由于改造没有增加群众负担,又兼顾了生态保护目标和对传统丧葬习俗的尊重,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支持,也受到了省政协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统计显示,近年来,温州全市累计投入坟墓生态化改造资金约2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支持私坟生态化改造及殡葬基础设施建设2500万元,已完成“四边区域”(即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坟墓生态化改造约7万座。
关键字:堵
智能化运作,引入无人机有效禁新坟
呼呼声中,一架无人机在温州市龙湾区大罗山麓盘旋。这是龙湾殡葬执法大队实施的巡查。在龙湾永中街道黄石山,无人机监控航拍到一处疑似翻新私坟。工作人员不敢怠慢,随即操控机器下降悬停,从各个角度进行拍摄。
确定经纬度后,工作人员掏出手机,点开青山白化治理信息平台,搜索到数据库中同一地点此座坟墓的原貌。经过核查比对,此坟属于永中街道李某家,有翻新痕迹。工作人员立即在信息平台上做好记录和取证。很快,执法队就到了现场,与李家确认后,对坟墓进行了恢复原貌的初步处理,并要求李某配合后续处理。
像这样的工作每日进行,今年以来,龙湾区、镇(街)已联动巡查了800多个坟墓点的信息。“以往巡查每趟都步行几十公里的山路,要走不少冤枉路。”龙湾区殡葬执法大队负责人说,由于山体面积大,用人工巡查定位新坟的方式,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现在引入无人机监控航拍,一周便可巡查两三次,飞上山只需一分钟。
今年以来,市本级每个月两次的抽检巡查“雷打不动”。每次抽检12个县市区的两个街镇,全年累计出动巡查768人次,发现在建、新建私坟55座,翻新私坟114座,并全面完成整改,实现禁新率100%,有效堵住了私坟新建蔓延势头。
无人机在前端巡查,后端需要强大的数据库支撑,才能完成智能化监控处理。借助“互联网+”,温州市民政局首创青山白化治理信息化平台。根据该项工作范围广、变化快的特殊性,投入200多万元,自主研发青山白化治理监察综合平台。
这个信息化综合平台分为PC端和移动端,市本级、区(县)、镇(街)各殡葬管理队伍执法人员人手的手机,均装有该平台移动端。利用手机定位系统,每次巡查时,只需点开移动端,便可通过数据库信息,对执法地点情况进行核查比对,同时还具有搜证功能。一旦发现违规建造私坟,就能即时图文反馈、即时查处,实现了青山白化治理监管数字化和空间可视化。
“目前该平台已在市区运行,明年将在全市稳步推行。”温州市民政局殡改处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无人机+信息平台”治理方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创。
关键字:疏
集约化安放,推进生态节地葬法建设
“仅仅依靠‘禁新改旧’并不足以彻底治好青山白化,还需要在坟墓建设上下功夫。”温州市民政局殡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全市死亡人口数据测算,每年需要安排4.5万个位置安放骨灰,如果都采用平面建设,显然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过去公墓土葬墓标准是一对墓穴6平方米,火葬墓一对墓穴占地1平方米。而现在山上的私墓,一座墓大都近10平方米。”温州市桃源开发公司董事长林大忠以桃园陵园为例,计算得出该陵园节省山地500多亩,节省资金8000多万元。“如果建设骨灰堂的话,我们算了一下,占地10亩的山地,就可以建成安放6万穴的骨灰墓地,这样既可以大大节约土地,也符合城市化建设要求。”林大忠说。
节地的做法在温州市洞头区东屏街道得到印证。该街道改变以往村居、社区、老年协会为主体各自建陵园的模式,由街道统一规划、选址和投建。目前已建成的海会塔一层,便设有5000个阁位。
走进东屏街道南麓,滨海的中普陀寺旁,一座方形的堂院式阁楼静卧在一亩开外的土地上。这便是海会楼,也称纳骨塔,是当地居民安放先人骨灰的地方。海会楼的纳骨阁位采用空间立体设计。一根根宽幅不大的柱状墙体,便可依次陈列多个阁位。
“第一层楼设有5000多个阁位,如果以后有需要,还可以往第二层、第三层发展。这样的规模占地仅六七百平方米,是平面覆土陵园的1/4。”洞头区殡葬执法大队大队长林达峰说,已故先人不能过多占据后人赖以生存的土地。
林达峰透露,今年底洞头还将投建中心陵园作为试点,一期设一万多位的纳骨塔,可容纳洞头区本岛未来20多年的骨灰安放。这种陵园在节地生态方面,比传统公墓节约六七成占地面积。“节约的空间,可以种上绿植,美化环境。”林达峰说。
按照疏堵结合方式,温州市本级福彩公益金支持欠发达地区公益性公墓建设500万元,同时推进公墓生态园林化,完成了新建的87座公益性公墓生态园林化建设和改造任务。
关键字:管
动态化跟踪,实施骨灰流向全程监管
翁垟街道前西门村村民南某,因病去世,家属前往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办丧。“有没有坟墓编号?如果没有,不能办理火化手续。”工作人员询问家属。南某家属称,在白石某山有一处坟,但提供不了编号。工作人员现场登记,并反映给街道民政办。
接到消息后,翁垟街道民政办工作人员迅速反馈到乐清市殡改大队,立即到指定地点进行核实。第二天早上,殡改大队就组织人员对该私坟进行了平毁,随后安排南某家属购得正规公墓,办理火化手续。
这是翁垟街道按照骨灰流向跟踪管理办法进行的全程跟踪。这种依托信息系统的跟踪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青山白化趋势。翁垟街道试点一年来,跟踪管理99例,治理在建、新建、翻新私坟8座;同时建成公益性公墓墓穴2200对,为骨灰流向跟踪管理提供后续保障。
信息比对,让跟踪机制有了唯一性。翁垟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陈朝华介绍,街道办事处对前来办理火化手续的丧户,骨灰葬入私坟的,须提供私坟编号、私坟现状照片,由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进行比对,并视情况前往现场核实;骨灰葬入公墓的,须提供公墓证或公墓单位出具的发票,由工作人员联系公墓单位进行核实。核实后方能根据相关规定办理火化手续。对未能提供私坟、公墓信息的,街道殡葬监察中队及时开展走访调查,随时关注丧户动向。
去年7月中旬,翁垟街道后盐村赵某病逝,家属前来办理火化手续,工作人员要求其提供坟墓编号或公墓证件,家属谎称墓地在三屿山,坟墓没有编号。街道巡逻人员立即前往三屿山复查,见有几名工人在原先拆毁的坟墓旁边进行施工,欲修复拆毁的坟墓,巡逻人员当即现场予以制止。次日,赵某家属带着已购公墓的相关证件,到街道办理了火化手续。
从治、堵、疏、管四个方面入手,温州青山白化治理打出生态化、智能化、集约化、动态化等系列组合拳,把更多的青山绿水留给后人。
延伸阅读:
温州各地巧治青山白化
鹿城区:宣传整治双管齐下
通过广泛开展宣传,让群众逐步改变丧葬观念,明白政府推进殡葬改革、治理青山白化的决心。各街镇建立“青山白化网格化”管理机制,组织巡查队伍,发现一座清理一座。
龙湾区:用微信助力“禁新”
建立温州首个殡葬改革微信公众服务号,让群众能随时随地将私坟新建、翻新现象上传至殡葬改革微信公众服务号,做到全天候监管,给予每例举报200元充值奖励。
瓯海区:实行“禁新”责任制
瓯海区建立青山白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从镇街一把手到村居干部的“大中小”网格326个,确立网格干部“禁新”责任制,一旦禁新被查出,对网格内被查干部进行问责。
洞头区:对生态改造进行补助
洞头区明确私坟“禁新改旧”补助标准,对采取迁移整治、生态化改造方式的私坟,分别给予每座(穴)3000~5000元的补助,并对节约墓穴的给予每穴1500元奖励。
乐清市:鼓励民间组织参与
乐清市登山协会是由户外运动爱好者们发起的民间组织,乐清市殡改办鼓励登山爱好者及时提供“禁新”信息,对每例查实的信息给予500元的奖励。
永嘉县:集中开展专项排查
针对青山白化治理重点区域,采取包山头、包片区、责任到人的方法,切实将青山白化治理工作落实到位。同时,为防止青山白化回潮,永嘉县定期开展青山白化专项排查活动。
瑞安市:增设生态葬墓区
瑞安加快生态公墓推广和建设力度,在全市7座公墓中进行老墓区生态改造工程,增设树葬、花葬、壁葬区等生态葬法墓区,将生态葬法墓区向市民免费提供。
平阳县:交叉复查“禁新”
平阳县将私坟禁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镇乡抽调相关人员对全县私坟禁新工作开展交叉复查,县、镇乡、社区、村居巡逻队,对山林开展网格化排查。
文成县:无缝隙监管“禁新”
成立县、乡两级殡葬改革联合执法队伍,围绕私坟“禁新”整改、“四边三化”私坟整治、非法石材加工点清理整顿,实现24小时无间断、无缝隙监管。
泰顺县:设“禁新”曝光台
建立全县“青山白化”治理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县、乡镇、社区、村居四级管理网格,强化奖惩措施,对网格责任人实行年终考核、年终福利、年终评优三挂钩。
苍南县:“禁新”采用外包
苍南县将丧葬陋习整治及禁新巡查工作采用外包形式,从社会组织机构抽取30余名巡查人员,对巡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调整巡查时间,及时准确掌控辖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