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产业集聚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高地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高地

  文 \ 朱凤娟 邵敏凡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新的突出态势是,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

  而这种趋势,在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浙江省15个产业集聚区中唯一以科创产业为主导的集聚区,城西科创区已成为全省创新资源最密集、人才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正阔步走在大潮尖端。

  这个大潮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大潮,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也是“互联网+”的大潮。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一批重大政策,3月份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5月份的《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6月份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7月份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些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实,莫不与城西科创区息息相关,也为其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迈向中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既是新动力,更是关乎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在不久前的中美互联网论坛上,阿里巴巴与亚马逊、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对对碰”,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

  今年以来,杭州相继迎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礼包”。借助“两区”叠加的东风,城西科创区上演的每一幕创业创新大戏,都有可能成为又一新兴产业的策源和引擎。而要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样宏伟的“中国梦”,城西科创区也将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新尖大咖云集 产业集聚阔步迈进

  在今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猫平台24小时在线交易额达到 912.17亿元,刷新全球单个电商单日零售纪录,同比去年增长59.7%,显示出强劲的势头。

  电商产业的飞速发展,正是城西科创区这些年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杭州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短短几年间,这里建立起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杭叉、杭氧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同时确定了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两大重点培育产业。目前,以中电海康集团总部基地、中国电信创新园、贝达安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项目已经落户,累计入驻各类企业超过340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465家,连续4年在全省集聚区综合考核中位列前3位。

  这里孕育着投资热土。前三季度,实到外资累计2.12亿美元,实到内资累计36.19亿元;签约大项目10个,签约总投资45.5亿元;完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注册320家。

  这里诞生着城西速度。前三季度,核心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84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产业投资85.79亿元;限额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863.92亿元,同比增长75.6%;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46.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97.54亿元。

  这里书写着干事效率。核心区块项目累计达到1367个,“淘宝城”二期、纽蓝顿商务中心、龙软、恒生电子、环球物流等重点项目提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与此同时,提质增效步伐稳健。在“互联网+”战略引领下,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进一步释放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杭叉集团是一家年产值突破80亿元的龙头企业,位于城西科创区的青山湖科技城,目前正在实施集成平台职能改造方案。为杭叉提供改造方案的,是科技城另一家创新型企业——恩大施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恩大施福的负责人陈毅说:“当前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大中型企业的智能化改造需求都十分迫切。我们引入工业4.0的技术理念,通过对生产环节的智能集成,大幅提升原有设备潜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在青山湖科技城,除了拥有杭叉、杭氧、西子电梯等一大批先进装备制造巨头,还引进了56家大院名所,并规划建立了云制造小镇、云安小镇等创客平台。“企业、院所、创客互相借力,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创新生态链,这对产业转型升级与提速发展是最大的推动。”青山湖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说。

  而作为产业升级转型的“第一梯队”,特色小镇更是城西科创区的一大亮点,这里正在成为杭州乃至全省最重要的青年人才创业高地和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之一。

  在梦想小镇,自3月28日开园以来,已入驻创业项目360余个、金融机构80余家,集聚创业人才近4000人,已有43个项目获得最高亿元的融资,初创企业估值超过100亿元。根据规划,未来3年,这里将集聚互联网创业者10000人,创业项目2000个,基金及投资机构300家,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00亿元。

  在云制造小镇,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已有恩大施福、利珀科技等70余家科技型企业落户。“我们将争取通过三年努力,集聚科技型企业500家,集聚各类创新创业群体5000人,智能装备产业提升实现产出超过200亿元,打造成为中国云制造技术的创新源、浙江智能制造产业的新引擎。”城西科创区相关负责人说。

新新创客纷至沓来 人才集聚优势凸显

  在塞利仕科技有限公司,一种可用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丝网印刷环节的新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公司总经理、省“千人计划”专家阙文修回忆,他们起初在农房中创业,后来入驻青山湖科技城的中小企业孵化楼。虽然企业在经历两轮中试后还没有产出,但管委会还是给予600万元资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今,公司已成功申请到20余项专利,研发产品也已具备了产业化条件。

  像塞利仕这样的企业,在城西科创区比比皆是。

  截至今年10月底,城西科创区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近1700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96人、省“千人计划”人才113人;累计引进两院院士24名、海外院士6名;引进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浙江研究院等大院名所56家;建立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18家、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80个、海外研究院1家,一支以海归系、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创新的新新创客在这里兴起壮大。

  9月底,城西科创区又率先启动人才生态示范区建设,从建立集聚人才的生态路径、优化保障人才的服务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模式、完善人才管理流动的循环机制、提升人才发展的栖息环境和强化人才发展的支撑体系等6个方面开展探索,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营造更好条件、更优环境。

  对这样的创新生态,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化学博士高小平尤其印象深刻。去年他毅然辞去美国的工作,带领团队来到城西科创区创立杭州聚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他所做的项目是氢能的安全储存和应用。谈及为何落户城西时,他说:“来这里之前,我们也考察了武汉、昆山、上海等城市,但城西高度集聚的创新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让我们最终选择了这里。”

  在城西科创区,像高小平这样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还很多,他们都是人才政策的受益者。

  目前,未来科技城按照“属地政府建园区、企业投资办平台、条块政策作支撑”的模式,对于认定的国际和国内顶尖领军人才团队,分别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500万元的扶持,最高可给予1亿元的项目资助;对携项目的海归人才或优秀的国内高层次人才,除安家费外可获得最高750万元的项目补助。青山湖科技城则出台了“四个600万”引才政策,即6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资助、600万元入股投资、600万元政府创业投资、600万元贷款全额贴息,今年又借“杭州人才新政27条”出台的契机,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加大筹码,将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额提高到了1000万元。

  “你负责茁壮成长,我负责雨露阳光。”在制定落实好政策的同时,城西科创区还在服务保障上精准发力,先后开展高层次人才“六帮一化”专项服务、高校专家教授城西行、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双向对接等活动,为各类人才解除后顾之忧。

  而在具体服务方式上,“店小二”们更是动足了脑筋。未来科技城在梦想小镇建立了O2O服务平台,搭建起梦想办事厅、梦想工作坊、梦想学院、梦想集市、梦想驿站等五大“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块,整合政府、企业、市场、投资机构资源,构建扁平高效、互联互通的服务体系。青山湖科技城则成立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五位一体”的设计思路,在科创中心规划建立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青山湖分中心、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巡回法庭、知识产权检察室和科技服务“中介超市”等平台,为人才提供完备的科技中介服务。

谋蓝图急缓有序 产城融合扎实推进

  在新一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城西科创区被新确定为杭州城市副中心。城市规划定位升级后,不管是产业空间,还是城市功能配套、重大设施布局,都需要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进行科学谋划。

  早在去年,城西科创区就着手开展产业集聚区规划评估和发展战略研究,并启动大城西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等4项专题规划研究,坚持集中资源、有序推进,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产城融合的新形象、新特色、新风貌。

  在交通提升上,“双城”主次干道骨架初步形成,地铁5号线、海曙路、文二西路、02省道提升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杭州城西第一座城市航站楼在海创园对外开放。

  在公建配套上,未来科技城蔚蓝学校、双语幼儿园建成开学,浙医一院余杭院区、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青山湖小学、大园新城北区、越秀城市综合体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在环境营造上,今年已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论坛峰会等活动60余场,组织各类培训120余场,特别是中国(杭州)财富论坛、万物互联创业大会、杭州—硅谷创新合作论坛等高端活动的相继举办,逐步营造起“类硅谷”的氛围环境。

  与此同时,借鉴中关村等地做法经验,城西科创区还启动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编制工作,从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估。“创新发展指标体系出台后,我们将定期分析集聚区的发展进程和创新水平,为谋划发展方向和制定精准有效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城西科创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日,又从省市传来好消息:将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到临安市区为区域主体,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通过5年左右时间,引进一批科研院所,聚焦一批创新型企业,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打造浙江的人才特区、创新特区、创业特区。对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域的城西科创区来说,这既是新机遇,也对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城西科创区将坚持规划引领,狠抓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努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产业集聚度,努力打造“全球创新智谷、生态首美新城”。

  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要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这正是新常态下浙江实现高起点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城西科创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大平台、大项目、大发展,城西科创区将自觉担负起创新发展的责任使命,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抓落实、求实效,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做出应有贡献。


浙江日报 产业集聚 00008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高地 2015-12-22 浙江日报2015-12-2200007;浙江日报2015-12-2200008;浙江日报2015-12-2200010;浙江日报2015-12-2200012;浙江日报2015-12-2200019;浙江日报2015-12-2200020 2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