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洞天
黄源村
浦江 张浦建
沿着岩头至清溪公路一路前行,至刘笙村的村中央右边有块路牌——黄源村。
站在刘笙村边眺望,只见群山叠翠,山峦起伏。外人在这里所看到的远处山坞里似无村居迹象。以致听老人们说,当年日本鬼子在刘笙村烧杀抢掠而独独没有进入眼前的这个山坞,这让黄源村的先人逃过了那一劫。
当我们前行在通村公路上,在绕过一座小山后,让人豁然开朗的是前面不远处别有洞天,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便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岩头镇管辖的黄源村。
黄源村不姓黄,村里居住着90余户人家,270余口人,他们都是清一色的张氏后裔。据传先祖是从平安张迁徙而来。全村分为四个房头,其实他们同属一个祖宗,他们的子孙是由同一太公所生的四兄弟繁衍而来。
走进村内先祖留下的老屋,虽然陈旧,甚或有点支离破碎。但就是这些破旧的老屋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记忆。在村内廊道上游走,脚步夹杂着弄堂里的往事记忆。村上头的堂楼,前几年被村里拆掉重建,随着那些老柱子的倒下,曾经的金姓人家的痕迹和传说也伴随着红砖水泥墙体的立起而消逝。后来,金姓人家衰退后,整个村庄就成了张姓人家的聚居地。
里天井、外天井两个天井及四边的厢房构成了村庄的主要建筑。天井边,廊道往复迂回,村内邻里相邻相望,吃饭时,大家走到廊道上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下雨天,廊道里都是聊天人,妇女们一边纳鞋子,一边说着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男人们则在闲谈中大笑,也有的在说着农事,或说着三皇五帝以及邻村听来的旧事。现在,虽说老村里的老屋已少有人居住,村里人大多住到村边的新楼房里。但看到这些闲静的老屋,曾经的故事又会在心中泛起。
村外,一座颇具特色的张氏宗祠,诉说着往日的辉煌,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祠堂拥有着同他处不一样的建筑风格,但里边的石柱,还有石柱上的对联尚存,给今天的人留下了先人的文化风韵。
山谷间的道道湾里、座座山岗上,盛产着毛竹、茶叶、板栗。春夏期间,山上的野生杨梅,有黑的,有白的,诱得四邻八村的姑娘小伙纷纷上山。秋风吹来的时节,山上的板栗裂开了口子,仿佛村里掉了牙的老人乐开了花时脸上绽放的笑容。
沿着一条小道再往红岩山谷里走,可以看到一座高高的山峰,那就是有名的搭柱岩。岩头里边就是大畈乡的清溪村,岩下右边往下就是陈塘坞村。岩下沿四周的丛山大多是岩头陈村人所有。几十年前,岩头陈四个大队隔一两年就会浩浩荡荡地来分山砍柴,那壮观的阵容,那外乡人挑柴的姿势,成了村人闲谈的话语。后来,他们这些外乡人烧上了煤气,渐渐地就封山育林了。现在山上林木参天,少有人烟,林间小道早已被植被所淹没,大山也已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地。
如今,一条离村而进的小道成了村人到田地劳作的惟一小径。沿着这条小道向红岩山系而进,眼前看到的第一个开阔地,就是以前张姓祖先始居地的新屋来,对面的小湾叫做外菜湾,再往里是里菜湾,这些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村人开荒种菜用的,故名为菜湾。再往里就是几七几湾,山湾连着山湾,形成了山区特有的名称和风貌。
近几年来,伴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兴起,这个原生态的小山村虽无其他村的旅游特色,但因其原生态,因其那抹清新和绿色,还有那丰富的野生资源,山村也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外乡人。他们或进山采摘野草莓,或上山采摘野杨梅,或在村里亲戚的带领下采掘毛竹笋,成群结队的。这时,村里明堂上会停着各式各样的轿车,使得这个往日里有点空荡寂静的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