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镇找“大咖”到底有多难——
三“访”杨致远
本报乌镇12月17日电 (记者 裘一佼) 在17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与初创企业成长”分论坛上,雅虎创始人、联想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杨致远的出现让现场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在闪光灯的包围下,参会代表不断走来与他交换名片、合影。在论坛开始前,这就像一场粉丝见面会。
的确,雅虎的传奇故事已经流传了近20年,杨致远已经成为人们眼中的“创业教父”。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始前的两个星期,记者在一份嘉宾名单中发现了他的名字,也像他的众多粉丝一样,决心要在乌镇听他聊聊对互联网的理解。
不过,在网上看见他的照片、读有关他的新闻是如此容易,但想要真实地让杨致远出现在面前,似乎有点难。这不就是这互联互通的时代里最生动的写照?互联网能让人们感觉离彼此如此之近,但实际上,或许只是陌生人。
在互联网时代,寻找一位互联网的“大咖”,到底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1访:邮件
10多天前,记者给杨致远发过一个邮件,得到的回复是:在乌镇停留时间很短,可能不会预留采访时间。
但是,“可能”两字,让人感到无限希望:既然杨致远会来乌镇,就有可能采访到他,而17日的“互联网创新与初创企业成长”分论坛,他将作为演讲嘉宾,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就在这短短的10多天时间里,杨致远也有新闻。12月8日,滴滴出行宣布了杨致远将出任滴滴快的董事会观察员和公司高级顾问的消息,杨致远向媒体表示:“我自己的内心,还是具有创业者的激情。”
20年前,杨致远的创业激情来源于他的好奇心。当时还是斯坦福大学学生的他和朋友大卫·费罗,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上,尝试让每个人都能快速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将全球网址分门别类的“雅虎”就这样诞生。
那么,在互联网突飞猛进的今天,这位创业者又看到了什么机遇?这是记者最想问他的问题。在17日的早上,希望来了——微信上,传来同事的消息:杨致远可能会和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中国区总裁在咖啡馆会面!
这着实令人兴奋。不过,整整一上午过去,我要等的“大咖”并没有来。
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但也不会事事皆成。第一次遇杨致远,虽然并未成功,但读着他的故事,感受到的是互联网成就梦想的真实案例。
2访:论坛
在“互联网创新与初创企业成长”论坛上,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这样介绍杨致远:“他不光是我20年的朋友,可能历史会更加多地理解他。他一直在不断追随新的技术,所以是我学习的榜样。”
不过,杨致远只是朝他谦虚地摆摆手。在演讲的一开始,杨致远就开门见山:“大家都知道我是雅虎的创始人,雅虎今年刚刚20岁了。可能我在这个行业已经是个老人,但我也有一些优势,能讲一些我的看法和观察。”
近距离地看杨致远,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神采奕奕、笑容灿烂。在演讲中,他频频提到令他感兴趣的四个领域:云计算、流动性大数据、机器人、智能食品。
“我也是一些初创企业的投资者,我主要投资一些创业者,尤其是一些尖端科技的创业者。这是一个创新的黄金时代。”面对台下期待他说出创业“妙招”的初创企业CEO,杨致远说得很坚定;在台下,其他嘉宾的演讲,也让他拿起笔频频记录。
一个半小时的论坛结束,杨致远准备离场,他向不断围拢的媒体抱歉地表示,这次因为行程太紧,已经向大会组委表示不接受采访,他要信守承诺。看着记者们悻悻的样子,他热情地提议,大家可以一起拍个照留念。
3访:美术馆
杨致远走出会场后去了哪里?
我依然有些不甘心。原来,他带着朋友,径直走向不远处的木心美术馆。在一旁的志愿者告诉记者,今天上午,杨致远就在乌镇西栅的小巷子里拍了许多照片。
一句话,让人恍然大悟。我们常常乐意记住“大咖”们在商业上开疆拓土的关键轨迹,往往忽略了他们更贴近常人的一面——除了创业者、投资人的身份,其实杨致远还是一名收藏家,在对互联网持续关注之余,他对古老的中国书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还曾在美国举办过中国书法展。
木心,这位出生于乌镇的文学大师和画家,他的作品就是杨致远的收藏内容之一。杨致远和朋友在木心美术馆整整看了一个小时,带着他们参观的,是美术馆的馆长助理徐泊。她告诉记者,在杨致远来乌镇之前,他就向美术馆预约17日下午来看展。
在美术馆的对面,“互联网之光”正展出目前最先进的互联网科技,热闹和新奇;而在美术馆里,木心毕生融汇东西方文化与美学的艺术实践慢慢流淌,安静和美妙。跟着杨致远一起看展,快和慢,已经不是一种对立。
走出美术馆的时候,已是傍晚,杨致远要赶去机场。夕阳落在乌镇的粉墙黛瓦上、落在泛起层层涟漪的水面上,闪着金色的光芒,他拿着手机,记录下这一刻的美景。
一天的“追踪”,虽然没有听到原本所希望的精彩言论,但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真实平凡的杨致远。我们眼中的互联网“大咖”,带着太多耀眼的光环,我们可能未曾想过,他们其实也是抱着梦想的一群人,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简单梦想,其实也能让自己变得卓越和辉煌。
你、我、他,在某种意义上,都推动着互联网的发展进程,这就是互联互通的意义所在。也许,这是一次比直接和“大咖”对话还要有趣的观察;也许,这是一次关于互联网之于我们每一个人意义的思考;也许,这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一种别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