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旅游贵州

多彩贵州 向山地旅游大省阔步迈进

  多彩贵州

  向山地旅游大省阔步迈进

  文 陈爽

  当下,山地旅游迅猛发展,成为引领全球旅游业潮流的重要力量。素有“公园省”美誉的贵州,境内山地资源丰富,正以“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为契机,把山地旅游作为该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定位,着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产业、承载核心文化价值的主载体、拉动山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以“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定位发展目标。

  “山地旅游”已成为“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整体品牌中的关键角色。日前,笔者就贵州旅游发展对贵州省旅游局局长李三旗进行了走访。

◇ 中国有不少省份属多山地形,贵州省提出发展山地旅游,在资源禀赋方面,具有哪些比较优势?发展山地旅游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

  中央领导今年视察我省时要求,贵州要“走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因此,贵州旅游业也要思考,如何立足贵州资源实际,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的旅游转型升级新路子。10月份在贵州举办的“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贵州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建设山地旅游大省、打造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新目标,在会后的调研座谈会上,他又系统地阐释了建设山地旅游大省的新定位、新内涵、新议题,这些已经写入了贵州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农耕文明时代,优势在平原,工业文明时代,优势在沿海,现在到了生态文明时代,优势在山地。山地资源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山地旅游契合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全省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山川秀丽、碧水长流、文化多彩、气候宜人,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公园省。过去贵州因山而穷,新时代的贵州要因山而富,因山而自豪。发展山地旅游,是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然而,发展山地旅游,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换个说法、抢个眼球。是我们从骨子里的自豪,是贵州人民几千年坚守生态换来的优势,这对我们省情是一次大升华。

  把山地旅游作为贵州旅游的基本定位,塑造国际化品牌,抢占了全国山地旅游发展的制高点。山地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发展条件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方式、路径也必然不同,欧洲是山地旅游的发源地,从探险、滑雪、登山发展到观光休闲度假,而我们的山地旅游基本上处于观光形态,是山地旅游的初级阶段,我们推出建设山地旅游大省和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就是要推进实现山地旅游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跨越。

  无限风光待破题,如何围绕“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品牌定位奏响一曲交响乐,这是我们十三五旅游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贵州省旅游局正在起草山地旅游品牌推广两年行动方案,全省一盘棋,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推广贵州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等,全面提升“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知名度。

◇ 如今,我国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力迈进,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贵州素有“公园省”的美誉,旅游资源丰富。而全省尚有600多万的贫困人口,扶贫任务繁重,如何以旅游产业发展撬动扶贫开发?贵州省有怎样的部署和思路?

  反贫困、促扶贫一直是世界难题、全球挑战,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稿中提出了收入差距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问题。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和决战期,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直接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实现。从全国来讲,扶贫是十三五期间重要的任务,就贵州而言,脱贫是最大的政治任务,时不我待,形势逼人。

  贵州省委主要领导在贵州省扶贫开发大会上明确指示,要充分发挥贵州“公园省”的全域旅游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贫困乡村资源特点,培育一批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保健养生游等业态产品,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增收受益,这是给贵州旅游下的政治任务。

  旅游业具有就业容量大、带动性强,人民群众的参与面广、受益面大的产业性质。打赢打好扶贫开发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贵州旅游应该成为扶贫脱贫的主战场和生力军。贵州省旅游的特色在农村,希望在农村,乡村旅游前景不可限量,贫困乡村旅游开发给贵州旅游资源“深耕细作”带来一次历史性机遇,将是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把乡村旅游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作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主战场。通过组织旅游结对帮扶,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实现旅游规划和旅游培训全覆盖,让乡村田园变成观光景区,让农民住房变成家庭旅馆,让农业产品变成旅游商品,让农事活动变成乡愁体验,让山民歌成为旅游文化娱乐,让青山绿水、文化内涵转化为“金山银山”,把底蕴深厚的多彩文化转化为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使旅游发展惠及千家万户,真正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 “十二五”已迎来收官,回首过去五年,您认为旅游发展的“贵州模式”先进经验和工作亮点有哪些?

  贵州旅游业典型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重点突破、集聚发展”。根据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我们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编制实施了《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对全省旅游发展的品牌形象、空间格局、战略举措及其支撑项目进行了顶层设计。贵州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打造“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品牌和建设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的新定位、新目标,更是为贵州旅游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径。

  以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重要载体,为贵州旅游业构建了有效的发展平台。从2006年起,贵州连续10年召开全省旅发大会,这在全国各省区市是唯一的。目前,我们正推动旅发大会向资源整合会、项目观摩会、宣传推介会和政策推进会融合转型,近5届的旅发大会已累计带动承办地投入旅游及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1000亿元。一次旅发大会,就是一次环境优化,一次政策推进,一次创新发展。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2013年以来,贵州重点实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把景区建设与产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建设紧密结合,把旅游业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贵州大力实施客源带动、市场引领战略,把高速高铁和航空通达城市作为宣传营销主战场,强化对外开放,开拓客源市场新空间。依托旅游业的发展,不断优化的高速立体交通格局,开展旅游景区网络化布局,实施《贵州省“快旅慢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快旅慢游新体系,一批旅游公交和景区直通车开通运行,机场、车站和旅游景区交通加快无缝对接,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舒适性发生革命性变化。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29个省级旅游业改革试点县在优化机构设置、理顺体制机制、搭建融资平台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全省5个市(州)单独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其余市(州)均启动“局改委”工作,6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景区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深入推进,112个旅游景区实现公司化运营,安顺、铜仁、贵阳等市(州)以委托经营、参股控股、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引进优强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各市州县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这种模式符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经济尚欠发达地区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源动力。

  旅游业大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给城乡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民族文化繁荣,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动力。目前,贵州旅游业发展呈现环境优化、优势凸显、活力增强、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基本实现建成旅游大省目标。预计今年全年全省接待游客3.6亿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可达3500亿元左右。

◇ 面对“十三五”开局之年,明年的旅游工作有哪些初步谋划?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贵州省谋划山地旅游大省建设的起步之年,加快推进山地旅游大省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领导“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与时俱进打造旅游升级版的战略部署,把山地旅游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把“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作为基本品牌,把全域旅游、全民参与作为基本方针,把自然景观旅游与民族乡村旅游作为基本业态,把外拓市场、内优服务作为基本抓手,把体制创新和大数据应用作为基本引擎,把办好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作为基本平台,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力争全省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分别实现20%左右的增长。

  立足山地旅游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抓紧编制实施贵州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贵州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全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全省红色旅游三期规划,形成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操作性的旅游规划体系,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贵州省建设全国山地旅游发展示范区,加快培育一批国际旅游目的地、县域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并以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第十一届旅发大会为平台,谋划建设一批具有牵动效应、辐射带动力的重大项目,以“旅游+”增强旅游业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通过资源整合、规划衔接、项目实施等途径,推动旅游与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针对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等旅游发展难点,我们将深入实施“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快旅慢游”体系,并通过加快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提升旅游行业治理水平,来提高旅游服务品质。与此同时,紧紧依托“5个100工程”重大发展平台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着力丰富旅游产品形态,通过对贵州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推介,全力打造“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品牌形象,让千年的绿水青山成为不折不扣的金山银山,为“十三五”全省旅游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浙江日报 旅游贵州 00018 多彩贵州 向山地旅游大省阔步迈进 2015-12-18 浙江日报2015-12-1800010;浙江日报2015-12-1800012;浙江日报2015-12-1800014;浙江日报2015-12-1800016;浙江日报2015-12-1800020;浙江日报2015-12-1800022;浙江日报2015-12-1800013;浙江日报2015-12-1800021 2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