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特别报道·论坛聚焦

中美大学生共话网络梦想

  本报乌镇12月16日电 (记者 曾福泉)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年轻的嘉宾——6名中美大学生于16日下午齐聚“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围绕“中美大学生共话互联网梦想”这一议题发表演讲,并与近400名中美大学生听众交流。

  3位中国大学生分别来自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他们的美国同龄人则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记者发现,美国大学生在演讲和交流中更关注对互联网文化议题展开理论思考,而几位中国大学生则展现了在“互联网+”的实践大潮中创新创业者的魅力。

  浙江大学的李金城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创业者。他在演讲开始时用鸡蛋灌饼打了一个比喻,并向美国同学们解释这是“一种特别美味的中式披萨”——时近饭点,台下听众报以会心的笑声。他把做鸡蛋灌饼的老师傅在饼上撒芝麻、在和面时加入油等改良手法比作开发互联网产品进程中的“技术迭代”,也赢得了两国同学的笑声和掌声。李金城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开发极致产品,需要老师傅身上体现出的“匠人文化”。“在我看来,中国99%的产品都远称不上极致,一把椅子、一辆电动车,等待着被开发、改造。”

  李金城心向往之的“匠人文化”由传统社会孕育,而在互联网时代仍能凸显其价值。另一位大学生创业者、来自南开大学的郭鑫也发现:互联网重新缔造了一个熟人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回到了自己小时候的藏区农村状态——也就是“地球村”。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应该“回归”:发现人性最本质的需求。

  相比似乎颇具路演经验的中国同学,美国大学生的演讲则带着更多书卷气。来自哈佛大学的美籍华裔青年闫雨果(Hugo Yen)讲述了自己关于世界树的想象。“想象力是一颗种子,它需要营养才能长大,而汲取营养的根须就是各种媒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互联网:搜索引擎、网络百科全书、社交媒体网站,等等。”在闫雨果看来,这颗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就成为一棵世界树,我们每个人都构成这颗大树数以亿计的枝梢和叶片,我们上网发布照片,在电商网站购物……通过光纤宽带和WiFi以及计算机和移动互联网设备,我们与根系紧紧相连。这个年轻人拥有深邃的哲思,他指出,世界树结出的果实,就是一个人人彼此联通,并凝聚共识,共同应对挑战的大同世界。

  在交流环节,两国大学生讨论热烈,提出诸如互联网技术是加强还是削弱了政府的权力、如何利用大数据更好地开发产品等颇具理论深度的问题,远远超出了“互联网文化”的范畴。这样的场面提醒在场的每一个人:互联网先驱往往都是年轻人,这绝非偶然,互联网的未来同样寄托在这样的年轻人身上。


浙江日报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特别报道·论坛聚焦 00011 中美大学生共话网络梦想 2015-12-17 4104950 2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