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为了明天,请记住历史

——写在第二个国家公祭日

  李晓鹏

  12月13日上午10点,凄厉的警报声给南京全市按下了暂停键。骤然间,全城肃穆,气氛庄严,行人停下脚步,汽车拉起手闸,乘客走出车厢,肃立默哀。江南烟雨中,中国人民以国家公祭日的方式,表达了团结一心、坚韧不屈的精神,也宣示了勿忘历史、永续和平的决心。

  70年前结束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灾难和无尽的屈辱。3500万人伤亡,换来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抗击外来入侵取得胜利。这段历史是如此重要,而亲历者们却正在凋谢,我们需要有一个仪式,以国家的名义,警醒所有的世人,牢记这段历史带来的教训。

  历史不容颠倒。在去年的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他们包括,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和无差别轰炸死难者。侵略者所到之处,留下累累白骨,这些都是如山铁证。包括象山茅洋乡“万人坑”、金华细菌战受害者在内,神州大地,战争的伤痕随处可见,他们同样也在纪念之列。

  世人应当警醒。我们今天纪念死难者,绝不是为了宣扬仇恨,更不是针对今天的日本,而是为了整个世界不再让历史重演。我们不会忘记,军国主义驱使下的侵华日军,手段残忍,毫无人性,突破起码的国际公约和交战规则,也突破了人类的常识和人性的底线。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这一切,不应该被历史所遗忘,应当成为世界的共同记忆。当“南京大屠杀”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之时,本该与我们共同反对军国主义的日本政府,居然表示反对,实在令人愤慨。

  今天的世界,战争、暴力、恐怖袭击等林林总总依然威胁人类和平,突破人性底线的事件屡有发生。巴黎11月13日的恐怖袭击表明,恐怖主义已成为人类公敌,威胁着无辜平民的生命安全。12月12日,刚果民主共和国宣布,当年策动卢旺达大屠杀的恩塔甘齐瓦被捕,这场短短3个月内导致近百万人死亡的大屠杀说明,反人类的阴影从来没有远离这个世界。出现在土耳其海滩的叙利亚男孩遗体,震动了世界,战争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依然严峻。国家公祭日明确反对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公祭南京大屠杀的三十万死难同胞,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国人更当警醒。和平来之不易,中华民族筚路蓝缕,历经无数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牺牲,迎来了今天平安祥和的大好局面。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上庄严宣布:“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人民正阔步向前。

  发展是慰藉死难同胞最好的方式,也是维护和捍卫和平的最好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走过的道路,取得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展奇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刚刚结束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又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路,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死难者泉下有知,当会欣慰。

  牢记历史,不是为了生活在昨天,而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今天我们生活得更好,才会让死难者不会白白牺牲。明天我们发展得更好,才会让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国家公祭日正是要提醒我们,今天的我们对历史的他们负有责任,不能让历史的记忆褪色,不能让历史的牺牲白付,记住当下对过去的意义,记住今天对明天的承诺。为了明天,请牢记历史。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为了明天,请记住历史 2015-12-14 4100426 2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