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贯彻全会精神 继续走在前列

让低收入者共享美好生活

  王玉宝

  日前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浙江扶贫不会鸣金收兵,而是要向纵深挺进,把工作重心转到帮扶低收入人口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来,转到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上来,转到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上来,让低收入群众共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这可谓在更高水平上开启了一场气贯长虹的帮扶低收入群体“攻坚战”。

  放眼全球,中国无疑对消除贫困最为积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指标之一就是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五中全会之后,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就是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国何以对贫困如此“紧追猛打”?因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洪亮宣誓。

  浙江,总体上人民生活较为富裕,扶贫线也高出全国一倍,更作出了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的响亮承诺,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十三五”没有扶贫工作可做。

  一方面,我省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扶贫之路,取得了历史性的扶贫成就。从新世纪之初,到“十二五”即将结束,历届省委、省政府扶贫使命相续,扶贫力度不减,实践创新不断,扶贫战略始终与“五年计划”同步、与“政府换届”同步,积极推动低收入农户融入发展进程,切实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救助和兜底,不断完善扶贫大格局,浙江成为全国率先消除贫困县、贫困乡镇的省区。今年初,一次性摘掉26县的“欠发达”帽子,今年底,还将提前五年高标准消除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

  另一方面,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打赢扶贫攻坚战面临的“六个方面”矛盾和问题,浙江则“宜将剩勇追穷寇”。从扶贫政策“最后一公里”的完全打通,到帮助因病致贫农户脱贫这“最难一件事”的完全解决;从保障基本生活的“最底一张网”的完全兜牢,到扶贫开发“最重一份责”的完全落实,浙江需在更高水平打响扶贫攻坚战。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昭示浙江扶贫的更高使命。假如说全国的任务是让绝对贫困人口尽快脱贫,浙江更主要是让低收入群体加速增收。假如说全国的目标指向提高脱贫的收入标准,浙江更主要是在人均年收入4600元之上,让低收入群体创富梦激扬,让整个浙江成为创富高地,让创业创新的火热实践覆盖所有人群!提升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水平,乃是浙江扶贫的本质取向。

  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扶贫的一系列战略论述和思路,开辟浙江扶贫新胜景,浙江起码有三个突破,值得期待——

  其一是补齐发展短板。扩大农民就业创业,加快农民异地搬迁,特别是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这些都是补短板的重中之重。一些地方迟迟不能较好发展,如果是因为交通滞后,那么就要大手笔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如果是产业没找准,那就围绕产业做文章;如果是自然环境压根就不适合人类居住,那么就要考虑整体搬迁……升级经济形态、强化自我发展能力,才能根本上消解贫困土壤。

  其二是强化制度供给。这个制度实际上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强化政策兜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社会是动态的,任何社会都难保脱贫者因病因灾返贫。问题是,社保网络是否做到了随时待命?更加完善的扶贫体系,必须包含这个制度性托底。这就要求树立底线思维,尽最大努力解决低保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全覆盖问题,确保一户不漏、不少一人,牢牢兜住消除绝对贫困这个底。另一方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制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这些问题需要贫困识别、责任界定、手段创新的制度保障。扶持发展的资金,如何确保效率、不被挪用,更需要科学的督查考核设计。

  其三是全社会公平的构筑。让每一个阶层的人民都找到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这无疑是扶贫的更高境界。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公平、法治的健全、公权力的规范运行、政府的简政放权等等,必能让浙江的社会公平再上新台阶。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罕见提出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这无疑彰显了各级党委政府在扶贫脱贫上的重大政治责任。牢记使命和责任,勇于开拓和担当,浙江完全有条件,让低收入群体共享美好生活。


浙江日报 贯彻全会精神 继续走在前列 00002 让低收入者共享美好生活 2015-12-11 4098546 2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