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共建民生实事 共享幸福上虞

  共建民生实事 共享幸福上虞

  文 陈全苗 袁伟江

  “创新上虞,精致上虞,人文上虞,幸福上虞”——绍兴市上虞区的这一张蓝图,四个理念,四个主题,四条主线,相互融合,又各自成篇。

  蓝图没有成为摆设,而是一年一主题,一年接着一年干,誓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几年下来,已绘出了一个全新的上虞。

  2015年,上虞正全力绘好蓝图的最后一笔——“幸福上虞”。

  那么,幸福是什么?

  在上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日程表上,“幸福上虞”,就是“经济殷实、保障完善、环境友好、社会文明”。

  “这是我们建设‘四个上虞’的最终目的和根本落脚点,无论是产业的创新、城乡的建设,还是文化的繁荣,本质上都是我们追求幸福的战略举措和路径选择。”

幸福 就是越来越殷实的“民生经济”

  幸福,没有模式,却有一个最基础的诉求:民富、民强。

  也因此,“经济殷实”,成为“幸福上虞”的首要之义。

  其实,连续多年的“四个上虞”建设,上虞的经济业态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上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招商选资“一号工程”等方法,并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以及多个专项整治,全区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或关停,或集聚入园,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主动对接全省七大培育产业,实施精准招商,使得以汽车、医药等为主的新兴产业,以物流、电商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风生水起,占比不断提升。

  2015年1月至10月,引进实到外资9730万元,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1家,电商企业61家,浙大网新上虞科技园、复旦大学绿色照明上虞研究院、电商物流城、中国智能骨干网一期、“绍兴电商谷”“e游小镇”等正式运营或动工建设。

  1至10月财政总收入83.42亿元,增长7.8%,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13.41亿元,增长8.6%,实现了“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经济增长目标。

  而从微观的角度看,上虞区着重做好充分就业、大众创业、农村增收等三篇文章,开展三大行动,拓宽百姓的增收渠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开展“充分就业行动”。为巩固省充分就业城市创建成果,上虞以政策为先导,建设各种就业平台,通过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打造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等手段,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启动实施“低保户家庭劳动力就业救助方案”,确保消灭“零就业”家庭。

  开展“大众创业行动”。全面推行工商、税务等“五证合一”,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以淘宝、1号店上虞馆等平台,培育农产品电商平台,培育电商专业村,构筑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服务等“五位一体”新机制,大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创业环境。

  开展“农民增收行动”。不断巩固有着“浙江名牌”称号的“四季仙果之旅”这一品牌,新建、评选鲜果星级采摘基地,加强农合联“三位一体”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制订农村乡村旅游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展观光农业、民宿经济等新型业态,深化农村“三权”改革,推进现代农业的“精品化、配套化、产业化”,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就业、增收,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幸福上虞”的一大亮点。

幸福 就是越来越丰厚的“民生福利”

  只有农村更富、更美,才是农民真正的幸福。

  城乡一体、城乡统筹、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享受更多的“民生福利”,让“农民市民化”更进一层,是“幸福上虞”的又一重头戏。

  近年来,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足,上虞可谓下了不少功夫。

  实施城乡规划、公交、供水、卫生、商贸流通“五个一体化”工程,让公交进村、供水入村,让农民切实享受到以前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计划到2016年,剩下的18个村将全部通公交,12个村将联网供水,21个村饮用水将提质改造,66个组团式中心村将实现“六个有”,15个乡镇商贸综合体将完成建设,优质医疗资源将“双下沉、两提升”,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将实行“三位一体”。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社会保障从制度到人的全覆盖,完成各种标准与绍兴市区的全面接轨。坚持“兜底线、保基本”,对全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各类困难群体,实行综合求助。

  继续加强“五水共治”“五气合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宜居水平。至目前,曹娥江“一江两岸”城市核心景观带规模显现,风光旖旎,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推进,七大城市门户靓化工程快速建设,每年新增300个公共停车位。在农村,则着力培育8个精品村、两条精品线路,开发保护11个历史文化村落……

  其中,始于2012年的“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五年计划”和“2015年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方案”是专门针对农村的两大民生工程。

  通过各种政策性手段和实质性扶持,以及“百企联百村”、“三联三促”等措施,到2015年底,基本消灭常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并完成228个村须每年增加收入共3023万元。

  同时,采取“群众自建、政府帮扶、社会捐赠、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的方式,着力解决农村最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今年,已基本解决困难户100户。

  行有公交,饮有洁水,人有所居,居有所安。一个接一个的“民生福利”,正在不断改变农村的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

幸福 就是越来越美善的“民心乡情”

  农村不是“文化沙漠”,更不是“被遗忘的角落”,农村的文化建设、文明建设、平安建设,随着“幸福上虞”工程的启动,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近年来,建设100个农村文化礼堂、组建30多个农村民间文艺社团、每年规划2000多个文体活动项目,活跃了基层村落,带来了清新风尚,“文化走亲”“送文下乡”好戏连台,不断地将党的各种政策、声音送到全区乡村。

  孝德文化宣传、孝德关爱活动、孝德景观建设的“三位一体”,不断充实“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的精神内涵。村规、家训的提炼与张挂,法制文化的普及与推广,“点亮一盏灯”民间爱心慈善活动的引导和鼓励,乡贤文化、信义文化的培育与弘扬——文化礼堂,正在实现传承乡土记忆、传承乡土风尚文明的“礼堂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而在城区,已连续开展6年的“社区邻里月”活动,无疑是最受欢迎,也最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

  始于2009年12月的“社区邻里月”,是上虞区为“争创示范文明城市”而组织的一次文化活动,竟引来31个社区参加,场面火爆,让“缔结和睦邻里亲情”的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自第二年起,“社区邻里月”确定在每年8月,且年年有主题,年年有创新,参与的人员、节目的数量、节目的质量越来越高,以至成为上虞城区的一张历久弥新的城市文化名片,也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举措。

  以“学最美人,做最美事,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第六个“社区邻里月”,如约在2015年8月启动,317个社区活动,将上虞千家万户融入其中,歌声不断、欢呼雀跃,娥江两岸被渲染得热情飞扬、多姿多彩。

  幸福,看着很虚幻,无法量化。其实,幸福就写在群众的脸上,透在群众的眼里,它看得见,也摸得着,在日复一日地影响着百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不断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扎根在老百姓的心田上。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共建民生实事 共享幸福上虞 2015-12-11 浙江日报2015-12-1100021;浙江日报2015-12-1100023;浙江日报2015-12-1100024;浙江日报2015-12-1100026;浙江日报2015-12-1100027;浙江日报2015-12-1100028 2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