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富春街道规范推进协商民主——
有事好商量 难题不再难
本报记者 吕玥
通讯员 徐磊 郎哲敏
杭州富阳区富春街道宵井村的村民们最近喜上眉梢,大家盼了10多年的入村道路工程即将开工。从之前村里开个会都难,到现在大家坐下来开诚布公,把一项民生工程的细节谈妥,这与富春街道深入开展协商民主、创新基层治理密不可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结构。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方因利益分配、票决选任导致党员意识弱化、党群关系淡化等问题,去年以来,富春街道在实施耕耘“双基”行动计划中,深入探索协商民主的新途径,制定村社班子协商议事17条操作规定,在12个行政村全面推行村务运行“四部曲”、建立干群对话室等民主协商平台。“有事要商量,遇事好商量,做事多商量”,逐渐成为干部群众参与决策、处理矛盾的习惯。
面对面,充分听意见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首先要学会民主协商的方式方法,提高遇事商量的能力。
在曾经的落后村宵井村,这一体会尤其深刻。
“以前我们村干部不团结,办事不公开、流程不规范,导致群众对我们不信任,村里党员大会一年只开两次,村干部碰到一起就吵,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发展村庄。”吃过苦头的村党委书记赖新明说。
去年下半年,富春街道对落后村大力整顿村班子,制定村社班子协商议事17条操作规定,对会前协商准备到会中讨论决定、会后执行落实以及协商决策的纪律规定等作了明确。
有了这样一份“议事指南”,赖新明心里有谱了。一年多来,宵井村村两委严格按照规定,在开会议题的选择上,由村党委书记与班子成员逐一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沟通组织意图,对班子成员和党员、村民代表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并做好动员引导。
针对村民呼声较高的入村道路建设,今年4月开始,村两委多次召开老干部等特殊群体的沟通协调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充分征求意见,公开办事进程……经过半年多努力,一度进展缓慢的入村道路和新便民服务中心即将动工建设,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环扣环,办事有规矩
村班子有了议事指南,当下发生深刻变革的农村,同样需要建立一种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法治秩序”。
位于富阳城郊的青云桥村,就有这样一种现实的迫切性。在城市化过程中,青云桥村面临越来越多的利益分配难题。怎样减少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让村级决策更加公平公正?建立规范的村务运作秩序,是青云桥村党委探索的方向。
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村务工作者集中坐班、村干部轮流值班、服务情况每天登记,便民中心负责人每周梳理汇总暂未办理事项和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提交下周的村两委工作例会讨论拍板。
“‘村民办事先到便民中心、村两委召开工作例会、三务信息定期规范公开、干部群众直接对话交流’,现在所有村都推行这一村级权力运行‘四部曲’。”富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四部曲”促成民主协商渠道规范化、常态化,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村务由群众和村监会共同监督。”村党委书记吴红军说,上个月,青云桥村讨论一批农居点房屋分配工作。为避免分配不当产生矛盾,村里根据办事流程多次召开对话会,最后由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公路沿线房子归村集体使用。会后,村干部又找到提出反对意见的6位村民代表沟通,完善处理方案,使村民们达成共识、再无异议。
心连心,协力解疑难
“干部群众一定要经常对话交流!”记者在富春街道下辖村居采访时,多次听到基层干部的感慨。
在西邮村,三务公开栏规范让人眼前一亮:发展党员、先进推荐、宅基地分配、困难补助、工程建设、财务报表等信息一应俱全。不过,最吸引眼球的,是干群对话室。
去年5月,因23省道改建征用该村近19亩土地,西邮村分配到14个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名额,但征地涉及40多户农户,怎么合理分配?就是在这间干群对话室里,村两委召开干群对话会,听取相关农户意见建议。村民陆宏炎提出,按1.1亩一个名额分配,每户面积不足可自行拼凑。这一方案得到一致认可,分配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上半年,还是在这间干群对话室,西邮村通过对话会方式,以同一村民小组11个人分配1个名额的方式,协商解决了1200多人分配110个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名额的问题。
“大家坐下来谈,有提议,有讨论,有表决,有结果,真正让我们尝到了协商民主的甜头。”刚刚享受到养老保险的村民华保根说。
目前,富春街道各村全部建立干群对话室。为让基层协商民主更有活力,街道规定每季度首月20日为村务开放日,统一开展村务开放、干群对话活动。各村还建立民主协商议事代表名录库,把村里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致富能人等各类群体的代表,作为民主协商的骨干力量,使开放、参与和共识成为协商民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