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记录

“江南药镇”,见证农户变迁

—30年后重访磐安县农民陈凤阳

  核心提示: 1985年,本报记者曾随同省科技扶贫小组赴金华磐安采访,与当地药农陈凤阳一家结下不解之缘。30年后的初冬,记者重访磐安,见证了老陈从一位普通药农到贝母种植状元和中药“土专家”的可喜转变。

  2015年,磐安不仅摘除了“贫困县”的帽子,县里开发的“江南药镇”还被省政府列为首批特色小镇建设序列。

  陈凤阳的变迁,既是他与家人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更是当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当前,在中央提出要消除贫困、实施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期待老陈的故事能为更多人、更多地区提供参考借鉴和前进动力。

  11月底,深秋,蓝天白云,层林尽染。

  早上我乘车上诸永高速,两个多小时后就到达磐安县城。1985年,我随同省科技扶贫小组采访,一路绕着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足足行驶了七八个小时。那次我结识当地药农陈凤阳,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着磐安的发展和陈凤阳的生活生产情况。如今,30年过去了,位于全省贫困县之首的磐安早已“摘帽”,陈凤阳一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县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全县GDP已从30多年前的5331万元,增加到73亿元,增长100多倍;农民人均收入从124元增加到12138元,增长90多倍。

新生活:勤劳致富奔小康

  傍晚,我走进老陈家,夫妻俩刚从地里回来。年届古稀的老陈,身子骨还很硬朗,就是眼力不济,耳朵有点背,但记忆力尚可。老陈连连感叹地说,这些年,因为党的好政策,磐安药农很有奔头。

  磐安药材资源丰富,原产药用植物达1219种,其中白术、白芍、贝母等五味道地中药材,被称为“磐五味”,享誉省内外。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守着“药葫芦”的农民生活依然贫苦不堪。老陈和乡亲们只能偷偷摸摸在田间地头种点药材,拿到药厂去换钱。那时,老陈起早摸黑,扛着麻袋,几天几夜挤着火车,把药材送到广东、湖南、河南等地。顺利的话6天打个来回,遇上不顺就要花1个多月。

  改革开放给广大药农带来命运的转折。上世纪80年代后,老陈除了栽种家里几亩承包地外,还在东阳、永康、缙云等租了40亩地,扩大生产规模,很快就成为县里第一批万元户。1992年,老陈入了党,又被县里评为贝母种植状元。

  大儿子陈荣杰在义乌开了家具店,2012年,被县里选为人大代表;小儿子陈顺燕部队复员后在广西办起一家食堂;女儿陈菊兰继承父业,在湖南经营“磐五味”特色中药材。4户人家添了4辆小轿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新角色:从老药农到土专家

  老陈从17岁开始种植药材,至今已有53年。老陈文化程度不高,但天性聪明好学,他家里有一份《中药材天地报》,每期必看。兜里常带着个本子,平时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听到看到什么,马上记下来,然后结合地头情况,摸索出一些实用的种植技术,还用土办法治好了药材顽疾灰霉病。

  老陈被县里评为贝母种植状元,是因为他有两大绝招:一是发明了“贝母切片种植法”;二是农药、化肥施用得法。老陈种的贝母、白芍等药材质量好,价格公道,各地药商慕名而来。康恩贝药业有限公司专门将老陈作为定点采购大户。

  这些年来,老陈已从一个普通药农,成为小有名气的土专家。浙江大学植保系在老陈家办起杭白芍农药残留试验教学平台,请他为学生讲课;省中药材研究所邀请老陈去千岛湖中药材基地担任技术辅导,参与贝母、元胡、白芍等药材化肥、农药施用和药效对比试验。那天晚上,我在老陈家碰上知补阁药业公司总经理沈卫,他正和老陈商量,想请他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

  遗憾的是,这几年外地药材大量涌入,鱼龙混杂,倾价销售,对本地药材市场冲击很大。老陈坦言,他种植的贝母生长期为3年,而外地药材大多只有1年。

新愿景:让中药材走得更远

  2015年,对磐安人来说有三大利好:一是县里开发的“江南药镇”被省政府列为首批特色小镇建设序列,将要走一条集中药材种植、深加工、市场贸易、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发展之路;二是屠呦呦研制的以中药为原料的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给中药材生产经营带来新的生机;三是磐安铁路即将动工,将有效提高本地交通运输能力。

  老陈说,这是振兴中药材绝好的机会。他希望我能和有关部门提点建议:一、制定统一标准,与世界医药标准接轨。二、引进中药加工、中药提炼、中成药制剂、中药保健等企业,延长、深化中药材产业链;三、建造大型药材冷库,增强淡旺季调节能力,稳定药材价格,像支持粮食生产一样,建立发展基金,保护药农的生产积极性;四、加强山水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

  山之祖,水之源,气之净。一方水土孕育一方药材。老陈的大儿子陈荣杰曾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了领衔议案,希望加强山溪、河流管理和整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肥力散失;严格实施无硫化加工,确保药材品质纯正。县环保、水利局和县中药材办公室很快给予回复,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据悉,县里已精心绘制“江南药镇”等新的发展蓝图。我深信,老陈的念想一定会实现。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记录 00021 “江南药镇”,见证农户变迁 2015-12-08 浙江日报2015-12-0800009;4063666;浙江日报2015-12-0800012;浙江日报2015-12-0800011;浙江日报2015-12-0800013 2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