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互联网+农村,
重利也重情

  邓国芳

  商业模式是什么?利润点在哪里?核心价值如何体现?采访中,我多次发问。农村刚需用品的利润,微乎其微;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项目,服务收费有限。胡臻伟说:“抱歉,毕竟这是商业机密,我无法坦然相告。”

  答案,也许不需要寻找。采访的那天中午,27岁的留德研究生牛强,卷起袖子在食堂的厨房,为大家做了一道香喷喷的茶树菇炖本鸡。一片欢声笑语中,这个平均年龄才28岁的团队成员,轻松吃完了午餐。

  来到刚起步的小公司已3个多月,却不曾向老板提起过工资薪金的事情,牛强说,这是因为,他确信现在大家所做的,是一件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事情,是一个能冲到新三板的创新项目。与任何电商巨头较量,“我是农民”,都有自己的立足点。

  公司筹建之后一直以县级为单位,向下建立直达农村的配送体系。因为成本问题,胡臻伟的很多朋友都极力反对。但他的技术人员测算过,只要服务网点达到1200家、货品销售额达1.5亿元时,物流成本就能抵消。

  深层次的,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的汪洋大海里,寻找自己的定位与坐标。“这是个需要大整合、大分工、大合作的时代,‘我是农民’完全可以发挥优势,当好互联网里的毛细血管,把血液输送到最偏远的农村。”胡臻伟说。

  尽管“我是农民”的大规模布点还未真正开启,但对农村市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快递公司,已纷纷抛来绣球,希望借助“我是农民”的农村物流体系,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收发问题。这种趋势,正像胡臻伟所预料和期盼的,“当‘我是农民’平台的包容度越高时,其他产品植入后的转化率就会越高,利润价值也就越高。”

  农民,不会去想这么复杂的问题。“我是农民”若要扎根乡土,展现价值,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依托互联网平台,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弥合城乡间的鸿沟。因为单纯的买卖关系,随时可以中断或重启,但血浓于水的关系,却无法轻易剥离。

  或许,这也是胡臻伟设想的,“我是农民”应该是商利与感情并存的项目。但愿他能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互联网+农村,
重利也重情
2015-12-08 浙江日报2015-12-0800018 2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