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与瑞雪一起降临
关键词:暖阳
12月5日,大雪纷纷扬扬,飘忽而至。人们沉浸在初雪的惊喜中,或温上一壶老酒赏雪,或约上亲友围炉夜话,一派祥和惬意。
凌晨时分,一位下夜班的市民看到,已有环卫工人冒着严寒,在清扫道路、清理树枝,为确保市民早上出行顺畅。“你可以安心欣赏大雪天的美,那是因为有人为你清扫了可能带来的烦恼。”他在微信朋友圈上感叹道。
过去的一周,我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出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人们欣喜于《建议》中勾勒出的美好未来,各部门各单位早已开始摩拳擦掌,努力“清扫”全面建成小康路上的障碍。
如果你还是有些担心,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那么,近日出台的《浙江省临时救助办法》将是一颗定心丸。
有关部门在调研中发现,一次意外让一些原本不贫困的人陷入困境,而现有的社会救助制度对这种情况,无法实施救助,该《办法》正是对这种“意外”的救助。明年1月1日开始,如果你不幸遇到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都将得到有效救助。救助对象除了本省户籍人口,还包括持有《浙江省居住证》人口和困难发生在浙江的流动人口。
有人说,中产阶级是脆弱的,因为一场大病、一次事故,都有可能让人陷入绝境。这一《办法》则让人增加了安全感,消除了对于不确定未来的恐慌,让社会各阶层都能更好地投入到当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
同样让人感受到莫大幸福的,还有12月1日,由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5年后,慈善组织将村村覆盖。对于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弱病残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好消息。
近年来,我省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但是大多建在城市。农村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诸如留守儿童教育、孤寡老人养护、农村妇女就业等,需要慈善组织作为补充力量,一起参与解决。等到村村都有慈善组织,可以想象,5年后的浙江农村,不仅山青水美、屋瓦整洁,困难将得到更及时的救助,生活将更有保障。
各种特定的节日,也已成为我省推进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练兵场,检验决心、提升信心。
12月3日“国际助残日”,129家用人单位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设摊,为宁波残疾人提供751个岗位,有373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工作意向;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作为杭州江干区普法服务重点工作,江干区政府与杭州市律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共同加强对江干区钱江新城中小企业的服务,推进形成江干特色的“楼宇普法”;
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绍兴市越城区、上虞区的百余名志愿者来到小区,在雨中搭起爱心摊位,为群众提供电力检修、燃气检测、金融咨询等便民服务。
站在两个五年计划的交汇处,展望“十三五”,不难发现各单位各部门已通过一次次活动,一项项政策,展现了上下同欲、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精神面貌。
这两天,和杭州雪景一起刷爆微信朋友圈的,还有“主要看气质”的话题游戏,点赞了对方自拍照的,必须晒出一张自己最有气质的自拍照。对于浙江来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展现气质,更要筑里子、打底子。相信在每个大雪纷飞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避免严寒的侵扰,怡然欣赏美景。